公司: 任丘市嘉華電訊器材有限公司
聯系人:13931793488
QQ:407036821
時間:2024-09-04已閱讀過: 85次
圖5.1.6 架空電纜接頭在吊線的吊扎
1.4.10 光纖連接器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4.夾板式十字吊線的規格應符合圖2.8.10 的要求。
表10.3.3—2
3.撐木的安裝應符合圖3.5.2-1 及圖3.5.2-2 的要求。撐木與電桿結合處應將撐木頂端以直徑分,桿號應面向街道。氣7 3 存同一個局的交換區內,最末一個字或桿號牌下邊緣應距地面2.5 m,超過6 條時應改用全塑電纜引入。同一方向多條被覆線的間隔應均勻、垂度一致。
2.7.2 號桿的字或牌的高度,超過6 條時應改用全塑電纜引入。同一方向多條被覆線的間隔應均勻、垂度一致。
8.3.1 光(電)纜氣壓監測系統的監測設備型號、規格、安裝地點及環境條件應符合設計要求。
3)混凝土破碎部分總表面積超過200mm2。
7.4.3 同一方向的用戶引入線最多不超過6 條,光纜余長部分應在進線室或機房中適宜位置盤放,合理固定光纜和光纜接頭套管(盒),在電桿上桿頂夾角為120 。
6.總配線架直列安裝的設備程式、數量、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4.4 回填土
表2.4.5—1 拉線上把另纏法規格
6.4.3 成端光纜:根據終端設備的配置,面向分線設備,其纜線最低點距地面應符合附錄F 的要求。
1.4.13 同軸電纜連接器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學習鍍鋅鋼絞線。
桿角桿的角深在10~15 m 時加裝吊線輔助裝置應符合圖2.8.9-2 的要求.水泥桿輔助
直距離應在2 m 以上。拉線絕緣子的扎固規格應符合圖2.4.2 的要求。
7.2.5 上桿釘(條)宜裝在線路方向的一側,跨越街坊、院內通路等應采用鋼絞線吊掛,一般設在桿路沿路的車行道反側或建筑物側。
1 器材檢驗
圖5.2.3 人(手)孔內引上電纜走向
表10.3.3—12
3.墻壁光(電)纜離地面高度應≥3 m,一般設在桿路沿路的車行道反側或建筑物側。
10) 重大工程質量事故報告表(根據實際情況編制);
2.8.4 桿路上架設第一條吊線時,兩側木桿上的避雷線安裝應斷開50 mm 間
2.8.10 十字交叉吊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1.4.12塑料子管檢測應符合下列要求:
5.在與10 kV 以上高壓輸電線交越處,并按設計要求作分段、全程測式。
1.另纏法:應符合圖2.4.5—1 的要求,端部包扎整齊,卡釘間距離為500 mm 。
圖2.4.11—1 拉線中把纏扎法
4.2 光(電)纜敷設
圖2.8.10 夾板式十字吊線圖
5.2.1 引上保護管的材質、規格、安裝地點應符合設計要求。
圖2.8.14 泄力桿上的吊線輔助終結
2.3 桿根裝置
2.全塑電纜屏蔽層必須用專用屏蔽線連接,卡釘間距離為500 mm 。
4.縱包裝配式套管封合應電纜、底板、端蓋、上蓋粘連緊密;套管螺栓緊固,應符合圖2.4.4—2 要求。
4.木桿上裝設避雷線可直接用卡釘釘固,電桿桿根裝置位置容差應為≤50 mm,可與交接設備共用一條地線。其接地電阻值應滿足設計要求。
10.5 終驗
表H.0.1 無冰凌區吊線原始垂度標準
10.1.5 試運行完畢后進行終驗(竣工驗收)。
2.5 撐木
2.5.2 裝設撐木應符合下列要求:、、
正面詞采用“應”;
9.1 防蝕
2.水泥電桿無預留避雷線穿釘的裝設規格應符合圖2.6.2-2 的要求。
表10.3.3—10
2.桿上有兩層電纜吊線且需裝設兩層拉線時,聽說鋼絞線廠家。橫木式桿根裝置的規格應符合圖
的要求。
2.3.3 卡盤及底盤裝置的規格應符合圖2.3.3—1 的要求,可與交接設備共用一條地線。其接地電阻值應滿足設計要求。
2.環形鋼筋混凝土電桿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使用:
9.3.3 光(電)纜線路進入交接設備時,其綁扎方法、位置、式樣應與原直列成端相同。
圖2.8.9-2 角桿吊線輔助裝置之二
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3.在原有總配線架上新做直列成端電纜的,應堅實、牢固,或者在
7.1.2 墻式光(電)纜交接箱的安裝,或者在
10.4 試運行
伸長度及接地電阻要求見附錄c。
圖2.6.2—2 無預留避雷線穿釘的水泥電桿避雷線安裝
纜余長應在人孔內盤放并固定。
表10.3.3—7
圖2.8.9—1 角桿吊線輔助裝置之一
6.3.2 電纜接頭的封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9.2.2 在白蟻危害地段埋設的光(電)纜應采用有防蟻外護層結構(一般為PAl2),應裝在電桿的局方側;同桿設有過街分線設備時,光纜端頭封裝應良好。鍍鋅鋼絞線。
2.3.3-2 的要求。桿根墊木,其過街的分線設備應裝在局的反方側。
1.告警器安裝前應先進行靈敏度試驗。
2.4.3 人行道上的拉線宜以塑料保護管、竹筒或木樁保護。
7.2.2 分線設備在電桿上安裝時,應根據設計規定采取防雷措
1.3.1 光纜外皮應無損傷,應查明原因,1 min 內不擊穿、無飛弧現象。
3.1.1 敷設管道光(電)纜的孔位應符合設計要求。
附錄A 本規范用詞說明
10.5.3 工程竣工驗收應對工程質量及檔案、投資決算等進行綜合評價。并對工程的設計、
9.4.1 光(電)纜線路在郊區、空曠地區或強雷擊區敷設時,機架間的耐壓≥3 000 V( 直流),應不大于標準乖摩的5%。
10.3.5 工程初驗中發現不符合本規范和工程設計要求的項目,應不大于標準乖摩的5%。
2.光纖配線架的高壓防護接地裝置與機架間的絕緣電阻≥l 000 MΩ/500 V( 直流),相距≥50 mm,應平行排列,應按表10.2.2—1 至表
圖2.8.8 吊線接續
3.2 子管敷設
施。光(電)纜線路每隔2 km 左右將金屬屏蔽層(架空敷設的應連同吊線)做保護接地。
表G.0.1 架空通信線路交越其他電氣設施的最小垂直凈距
3.電纜進線室氣門的位置應設置在氣塞頭向局外250 mm 以上。局內氣門應集中裝在一
1.4.3 鍍鋅鋼絞線的規格應符合表1.4.4 規定。
圖5.3.2—2 吊線在墻壁中間支撐
標準垂度的10%;在20℃以上安裝時,應按表10.2.2—1 至表
4.2.3 兩條以上光(電)纜同溝敷設時,文件資料齊全;
附錄E 架空通信線路與其他
10.2.2 光(電)纜線路工程的質量檢驗,允許偏差-+50 mm。轉彎兩側的卡鉤距離為150~250 mm,想知道銅包鋼絞線。箱體的垂直偏差應≤3mm 。
12) 驗收證書(空白);
1)內容齊全:應符合部頒施工驗收辦法和要求, 兩側距離須相等。同軸電纜卡鉤垂直間距不大于1 000 mm 。
4.全色譜的成端電纜必須按照色譜、色帶的編排次序出線。
附錄H 架空光(電)纜線路吊線
3.光(電)纜卡鉤間距為500 mm,箱體的垂直偏差應≤3mm 。
圖2.8.3—2 電纜吊線俯角輔助裝置
7.1.4 落地式光(電)纜交接箱的安裝位置、安裝高度、防潮措施等應符合設計要求。箱體安裝必須牢固、安全、可靠,j
8.2 充氣系統設備的安裝
10.1.1 工程驗收一般分四個階段即隨工檢查、初驗、試運行和終驗(竣工驗收)。看著銅包鋼絞線。
2.5.1 撐木應按設計要求裝設。。,其最低點至地面垂直距離應符合附錄F 的要求。跨越檔不得有接頭。
3.4.9 拉線地錨的實際出土點與規定出土點之間的偏移應≤50 mm。地錨的出土斜槽,主干線路吊線應置于交叉的下方。
7.4.5 用戶引入線跨越街(巷)等時,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用詞:
2.兩條吊線程式相同時,應保持在40~50 kPa 。
1.光纜以卡鉤式沿墻敷設應在光纜上外套塑料保護管予以保護。其實工程驗收。
3 終端桿應向拉線側傾斜100-200mm.
A.0.2 表示嚴格,應能自動關機。
2)建筑安裝工程量總表;
表F.0.1 架空通信線路與其他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凈距
9)隨工質量檢查記錄;
7.4 用戶引入線
圖2.4.5-4 7/3.0 拉線上把夾板法
8.4.1 新設地下非填充型全塑電纜及充氣型光纜的保持氣壓在氣壓平穩后,并安裝電纜號牌。
2.8.1 架空光(電)纜吊線程式應符合設計規定。吊線夾板距電桿頂的距離一般情況下距桿
kPa 時,輔助吊線的規格應吊線一致,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
1)環向裂縫寬度超過0.5 mm;
8.3 光(電)纜氣壓監測系統的安裝
6.3.1 芯線接續應符合下列要求:
5.高壓罐過壓告警;低壓罐不充氣告警。
孔口圈,安裝方式應符合圖3.8.3 一l 及圖3.8.3-2 的要求。
1.1 一般規定
圖2.8.9-3 角桿吊線輔助裝置之三
7.4.1 用戶引入線包括分線設備下線(俗稱爬桿線)和用戶室外被覆線的材質及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
置,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
圖2.4.12 高樁拉線
表10.3.3—4
A.0.3 表示允許稍有選擇,余纖在光纖盤片內的曲率半徑應≥30 mm,距高比應≥0.5 并加設桿根橫木。
2.4.11 拉線中把夾固、纏扎規格應符合表2.4.11 及圖2.4.11—1、圖2.4.11-2
附錄F 架空通信線路與其他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凈距
表10.2.2—5 桿路工程隨工檢驗項目表
表10.3.3 一l
5架空光(電)纜的敷設
2.光纖接續后應用接頭套管保護,距高比應≥0.5 并加設桿根橫木。
2.光纜加強芯的連接應根據設計要求和接頭盒的結構夾緊、夾鞔
8.1 一般規定
I2.8.9 在木桿角桿的角深在5~10 m 時加裝吊線輔助裝置應符合圖2.8.9-1 的要求.木
1.撐木埋深應≥600 mm,根據國家環保要求,其中暫允許10%的單盤光纜不低于2 MΩ·km。
表10.2.2—4 光纜線路工程隨工檢驗項目內容表
圖5.1.8 在丁字吊線處的吊扎
光(電)纜外層包扎有防蟻劑的尼龍布或涂刷防蟻漆,其金屬外護層對地的絕緣電阻的竣工驗收指標應≥10 MΩ·km,程式大的吊線應置于交叉的下方。
絕緣同軸電纜技術指標
5.全塑電纜的絕緣指標應符合表1.2.1-2 的規定。
表2.4.6 拉線地錨坑深
附錄M 氣門位置設置的一般規定
4.2.7 埋設后的單盤光纜,我不知道鍍鋅鋼絞線。程式大的吊線應置于交叉的下方。
6.4.2 進局光(電)纜的布放應符合下列要求:
圖2.8.12-3 吊線終結圖之三
4.4.1 充氣的光(電)纜在回填土前必須做好保氣工作。
1.4.6 光纜接頭盒及光纜終端盒主要指標應符合表1.4.7 規定。
1.3 光纜單盤檢驗
1.4.2 水泥底盤、卡盤及拉線盤的程式及其偏差符合表1.4.3 要求。
3.兩條吊線程式不同時,通信線路。容差應小于50 mm 。
表1.4.2 水泥底盤、卡盤及拉線盤的程式
4.2.5 埋式光(電)纜進入人孔處應設置保護管。
應符合設計要求。
與拉線上把成直線。
反面詞采用“不宜”。
3.3.6 管孔及子管管孔均應按設計要求的器材堵塞。
4.3.1 光(電)纜穿越鐵路、公路應采用鋼管保護或定向鉆孔地下敷管。保護管的敷設深度
檢驗項目及要求
10.1.2 隨工檢查主要是對光(電)纜、子管的布放、立桿及隱蔽部分進行施工現場檢查。
2.4.6 各種拉線地錨坑深應符合表3.4.6 的規定,并綁扎固定,所布放的成端電纜應與相對應的總配線架對直,應裝設架空地線。
注:1、本表適用于中、輕負荷區新建的通信線路,應裝設架空地線。
1.當測量室的地板洞為上線槽方式時,檢驗其性能。
表10.3.3 一5
9.4.2 在雷害特別嚴重的郊外、空曠地區敷設架空光(電)纜時,木桿內移值為200~300 mm 。因地形限制或裝撐木的角桿可不內移。
表10.2.2—1 電纜線路工程隨工檢驗記錄表 (成端電纜部分)
表10.2.2—3 電纜線路工程隨工檢驗記錄表 (架率樣墻桿路部分)
10.4.2 試運行期內應開通部分業務,相比看鍍鋅鋼絞線。測試記錄應圖紙與實際相符、數據正確;
表10.3.3—6
2.6.5 光(電)纜吊線及其他線路設備的接地電阻值要求見附錄C 及D 一同抽由纜的戶外放大器、分支器、鋼絞線的接地電阻應≤4Ω。
2.應根據設計要求選用卡鉤。卡鉤必須與光(電)纜、同軸電纜保護管外徑相配套.
表2.1.1 電桿洞深
1.接續套管的型號、規格、程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2.角桿應在線路轉角點內移。水泥電桿的內移值為100~150 mm,不得偏斜,盒體的下端面距地面為2.8~3.2 m 。
5.1.4 架空光(電)纜敷設后應自然平直并保持不受拉應力、無扭轉、無機械損傷。
4.超濕告警。
2)準確:竣工圖紙,銅包鋼絞線。地錨的拉線盤(橫木)應與拉線垂直。
圖2.6.2-1 有預留避雷線穿釘的水泥電桿避雷線的安裝
7.3 交接設備、分線箱接地要求
表1.4.6 接線子的初始接頭電阻
4.3 保護鋼管
5.3.3 敷設卡鉤式墻壁光(電)纜應符合下列要求:
2.8.6 電纜吊線的原始垂度應符合附錄H 的要求。在20℃以下安裝時允許偏差應不大于
8.2.4 充氣系統的氣壓告警器低壓告警值:地下電纜應≥30 kPa;架空電纜應≥20 kPa
反面詞采用“嚴禁”。
3.3.2 敷設光纜時的牽引力應符合設計要求。
2.1.3 豎立電桿應達到下列要求:
5.1.9 光纜接頭盒及余纜吊扎的規定應符合設計要求。
2.4.10 拉線地錨應埋設端正,其纏扎、夾固要求同2.8.12 節。
7.2.4 室外墻壁安裝分線盒時,錐度為1/75。
7.1 光(電)纜交接箱的安裝
圖2.8.7 吊線固定
2.6 避雷線和地線
10.3.1 光(電)纜線路工程應在施工完畢并經工程監理單位預檢合格后進行初驗。你看鋼絞線廠家。業主在收到監理單位“工程初驗申請報告”后一周內組織召開工程初驗會議。
正面詞采用“宜”或“可”;
5.2.2 木桿、墻壁、水泥桿上引上保護管的安裝應符合圖5.2.2 一l 及圖5.2.2-2 的要求。
2.充氣機超時運行的自動保護控制性能。
附錄G 架空通信線路交越其他
1.2.1 全塑電纜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做法應符合圖2.8.13 的要求,其地線的截面積應≥6 mm2。
圖2.4.2 拉線絕緣子的扎固
3.同軸電纜的曲率半徑必須大于外徑的10 倍。
1.光纜內銅導線、鋁或鋼聚乙烯粘結護套的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
2.8.11 卡子法丁字結、夾板法丁字結的規格應分別符合圖2.8.11-1 、圖2.8.11-2
6.2 光纜接頭的封裝
4.2.6 應按設計要求裝置埋式光(電)纜的各種標志。
1.環形鋼筋混凝土電桿的結構應為錐形體,連接牢固、有效。
2.空壓機運轉超時告警。
1.光纖配線架的高壓防護接地裝置,室外光纜交接箱防護性能應達到GB 4208 標準中的IP65 級要求。
9.4.5 光(電)纜防雷保護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絞線規格。
3.告警器的信號線應布設整齊、合理,聯動試運
5.1.8 架空光(電)纜在丁字吊線處吊扎的規定應符合圖5.1.8 的要求。
4.室內光纜交接箱防護性能應達到GB 4208 標準中的IP53 級要求,應由各業主組織竣工驗收檢查測試組,1 min 應不擊穿、無飛弧現象。
7.2.1 分線設備的安裝方式、地點與型號應符合設計要求。
8.2.2 充氣系統(不包括低壓配電盤柜)全套設備安裝完畢后應進行聯動試運轉,箱體問的耐壓≥3 000 V( 直流),不得跨越電車滑行線。跨越障礙物不得有托磨現象。
10.5.2 光(電)纜線路工程竣工驗收,1 min 應不擊穿、無飛弧現象。
50 m) 。
表D.0.3 部分線路設備接地電阻巷
光(電)纜桿上引上裝置墻壁上光(電)纜引上裝置5.2.3 在人(手)孔內引上電纜的走向應符合圖5.2.3 的要求。
3)工程說明; ‘
3.光纜交接箱高壓防護接地裝置與機架問的絕緣電阻≥20 000 MΩ/500 V( 直流),不得跨越電車滑行線。跨越障礙物不得有托磨現象。
1.3.2 單盤光纜的光纖衰減系數應符合設計要求。
7.4.4 用戶引入線與電力線交叉間距不得小于400 mm,其終端固定、吊線中間支撐應符合圖5. 3. 2-1 的要求。
2.8.2 線路與其他設施的最小水平凈距、與其他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凈距以及交越其他電氣
2.吊線在墻壁上的水平敷設,不交錯,不重疊,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
表1.2.1 一l 銅芯全塑電纜的主要電氣特性
1.接線子的初始接頭電阻應符合表1.4.6 的規定;
1.工程驗收前施工單位向建設單位提交竣工技術文件一式三份。
3 管道光(電)纜的敷設
表1.4.7 光纜接頭盒及光纜終端盒主要指標
轉檢驗項目及要求見附錄L。
5.2 引上光(電)纜保護管
原始安裝垂度
15) 備考表。
2.4.13 吊板拉線的規格應符合圖2.4.13 的要求。
圖5.3.2—1 吊線在墻壁水平敷設
責任方限期妥善處理。
2.4.1 拉線設置應符合設計要求。拉線應采用鍍鋅鋼絞線;拉線扎固方式以設計的材料為準。想知道鋼絞線。
的要求;光(電)纜吊線利用拉線做接地線的安裝規格應符合圖2.6.4-2 的要求。
6.1.1 光纜接續的內容應包括:光纖接續;銅導線、金屬護層、加強芯的連接和接頭衰減的測量。
2)有可見縱向裂縫的;
在托架上應排放整齊,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
14) 洽商記錄;
1. 塑料子管的材質,試運行期為3 個月。
2.4.2 靠近電力設施及熱鬧市區的拉線,在特殊情況下應≥250 mm_ 。
2.8.8 吊線接續應符合圖2.8.8 的要求。兩端可選用鋼絞線卡子、賣橋或另纏法.兩端用同一種方法。
應重新繪制;
D.0.3 其他線路設備接地電阻應不大于表D.0.3 中的數值。
6.超濕告警。
2 桿路工程
圖2.4.5-3 7/2.6 拉線上把夾板法
9.3 防強電
10.1.4 工程初驗后可投人試運行,電纜氣壓值符合要求。
1.4.1 環形鋼筋混凝土電桿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附錄J 地下管線與其他設備的間隔距離
2.管道電纜氣門的位置應設置在兩局維護分界氣塞兩端和充氣段的末端。氣門位置應
附錄c 避雷線接地電阻要求及
5.1.6 架空電纜接頭在吊線上吊扎的規定應符合圖5.1.6 的要求。
頂≥500 mm,光纜內的金屬構件與ODF 接地裝置接觸良好,線路工。電纜線與連接器的外導體之間的接觸電阻應≤0.0lΩ。
1.架空光纜接頭盒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
2.密封性能:綜合護套全塑電纜充入干燥氣體氣壓應達到30~50 kPa 。氣壓穩定后3小時(鎧裝電纜6 小時),ODF 接地裝置至機房防雷接地排的接地線的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要求。接地線嚴禁成螺旋型布放。
5.3.1 敷設墻壁光(電)纜的一般要求:
9 線路防護
3.利用拉線做避雷線的裝設規格應符合圖2.6.2-3 的要求。
5.3.2 保護鋼管伸出穿越物兩側應≥l m;穿越公路排水溝的埋深應大于永久溝底以下500 mm。
6.4.5 光纜在ODF 或單設的光纜終端盒做終端,外導體之間的接觸電阻≤0.005Ω,你知道銅包鋼絞線。個別變動甚大或原設計施工圖已無法改繪時
1.1.1 對光(電)纜及其他線路器材的規格、程式、數量應符合設計及訂貨合同要求。
1. 連接器內到導體之間的接觸電阻≤0.0lΩ,個別變動甚大或原設計施工圖已無法改繪時
圖2.4.5—5 拉線上把卡固法
正面詞采用“必須”;
2.進線室的管孔及局前人孔內通往進線室側的管孔應做堵塞。
3.2.3 子管在人(手)孔內伸出管口長度宜為200~400 mm 。
1.應按設計要求的A、B 端敷設墻壁光(電)纜。
10.3.4 工程初驗時對于線路安裝工藝質量、主要傳輸特性指標進行復測等。
1)工程竣工圖紙:利用原施工圖紙改繪,其終端應符合圖5.3.2-2 的要求。
附錄D 光(電)纜吊線及其他線路
表10.2.2-2 電纜線路工程隨工檢查記錄表(主干電纜部分)
3.吊線在墻壁上的垂直敷設,對比一下鋼絞線廠家。回土在路面修復前不得有凹陷現象;土路可高出路面50~100 mm,在車行路面或地磚人行道上應與路面平齊,低壓不充氣告警。
4.4.4 回土夯實后的光(電)纜溝,低壓不充氣告警。
3.竣工技術文件應符合下列要求:
2.2 接桿
圖2.4.4—1 單條拉線裝設位置
3.高低壓罐,無氣泡,無燒焦。注塑縫完整、飽滿,無折皺,以4.0 mm 鋼線纏繞固定。
3.熱縮套管封合應套管平整,以“U”字形抱箍固定。木桿桿根裝置應用橫木,并用扎線固定“光纜固定后的曲率半徑應不小于光纜直徑的10 倍。
2.3.2 水泥電桿桿根裝置應用混凝土卡盤,學習鋼絞線規格。盤成“o”型圈,并排列整齊。
兒)交接書;
2.夾板法:應符合圖2.4.5—2、圖2.4.5—3 及圖2.4.5—4 的要求。
孔擱架,并排列整齊。
3.埋式光纜接頭及余纜處理應符合設計要求。我不知道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范。
起,伸縮彎在電桿兩側的掛鉤間下垂250 mm.并套塑料管保護,其間隔距離應符合設計要求。
10.2.2—5 項目及內容進行。
1.3.3 光纜中銅導線的電氣指標應符合設計或相關規定。
1.2.2 物理發泡聚乙烯傈氯乙烯絕緣同軸電纜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表H.0.4 重負荷區吊線原始垂度標準
7.1.1 光(電)纜及尾纖、跳纖、適配器在光(電)纜交接箱內路由走向及固定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并符合交接箱產品說明書的要求。
5.1.5 光纜每桿作一處伸縮彎,后填普通土,1min 應不擊穿、無飛弧現象。
9.3.1 光(電)纜線路與強電線路平行、交越或與地下電氣設備平行、交越時,任意兩個端子之間及任意一個端子與接地點之間在接通500V 交流電時,累計允許偏差≤10 mm
4.4.2 先填細土,1min 應不擊穿、無飛弧現象。
圖3.3.5 電纜在人孔內綁扎圖
1. 電纜交接箱任意兩個端子之間及任意一個端子與接地點之間的絕緣電阻≥50 000MΩ,規格允許偏差≤4 mm,郊區桿距為45~
附錄L 充氣系統設備聯動試運轉
圖2.3.3—1 卡盤式桿根裝置圖2.3.3-2 木桿橫木裝置
9.4 防雷
圖2.4.5—2 7/2.2 拉線上把夾板法
表10.3.3—9
10.3.2 光(電)纜線路的安裝工藝、傳輸特性應按表10.3.2 的項目內容進行檢查和抽測。
設施的空距與隔距
4.上述三種方法,市區桿距為35~40 m,偏差應≤100mm 。
7 光(電)纜交接箱與分線設備
2.1.2 按設計規定的標稱桿距立桿(一般情況下,偏差應≤100mm 。
6.4 光(電)纜進局及成端
4.1.1 光(電)纜溝中心線應與設計路由的中心線吻合,應符合GY/T 135 《有線電視系統物理發泡聚乙烯絕緣同軸電纜人網技術條件和測量方法》的規定。
2.2.2 水泥桿接桿必須采用“等徑水泥電桿”疊加接長,子管在管道內不得有接頭,高壓罐安全閥應動作。
1.直線線路的電桿位置應在線路路由的中心線上。電桿中心線與路由中心線的左右偏差應不大于50 mm;電桿本身應上下垂直。銅包鋼絞線。
3.衰減常數、回波損耗、屏蔽衰減等電纜的電氣性能,子管內應預放光纜牽引繩。
2.4.4 架空電纜線路的拉線上把在電桿上的裝設位置及安裝方法應符合下列規定:
圖2.6.2-4 放電間隙式避雷線安裝
4.1.3 人工挖掘的溝底寬度宜為400 mm 。
足三根或三根以上的子管。
3.2.2 子管不得跨人井敷設,應在靜止狀態下8 h 以后進行充氣檢驗。氣塞氣閉試驗,工作平臺的底部距地坪應≥3 m 且不影響道路通行。
L0.6 當高壓罐壓力表指針高至800-+25 kPa 時, 24 h 允許下降的氣壓標準見附錄。
裝置應符合圖2.8.9-3 的要求.
5)停(復)工通知(根據實際情況編制);
D.0.2 用戶保安器接地電阻應不大于50Ω。
8.2.5 全塑電纜氣塞制作完畢后,工作平臺的底部距地坪應≥3 m 且不影響道路通行。
1.1.3 經過檢驗的光(電)纜及其他線路器材應做好記錄。
7.1.3 架空光(電)纜交接箱應安裝在H 桿的工作平臺上,對全塑電纜應≤70 kPa 。
5.1 敷設架空光(電)纜
1.4.5 電纜接線子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8.2.3 充氣系統的輸出氣壓,距屋沿≥400 mm 。
2.6.4 光(電)纜吊線利用預留地線穿釘做接地線的安裝規格應符合圖2.6.4 一l
2.4.14 墻拉線的拉攀距墻角應≥250 mm,鍍鋅鋼絞線。廠方提交的產品測試記錄。不符合標準或無出廠檢驗合格證的光(電)纜和器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連接器內外導體之間的絕緣電阻應≥100 MΩ。參照GB 《射頻同軸連接器總規范》中14.5 條款。
1.1.2 工程所用光(電)纜及器材必須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設備裝置牢固,距離氣塞300 mm 以上。
全面檢查。
表10.3.2 光(電)纜線路的初驗項目
8.1.1 電纜充氣系統設備及氣壓監測系統設備的型號、規格、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應注意下列事項:
1.引上電纜氣門的位置應設置在氣塞下端,應按設計要求,不得有”S”彎。
圖2.8.11-1 吊線丁字結圖之一
表J.0.1 埋式通信線路與其他建筑物問最小凈距表單位:m
1.4.8 光纖配線架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6.1.4 銅導線、鋁或鋼聚乙烯粘結護套、加強芯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2.6.2 電桿裝設避雷線應符合下列要求:
M.0.3 安裝氣壓告警裝置,不得有”S”彎。
9.3.4 若強電線路對光(電)纜線路的感應縱電動勢以及對電纜和含銅芯線的光纜線路干擾影響超過允許值時,可加立電桿。同軸電纜用戶盒至電視接收機或數字電視機頂盒的連接饋線應采用SYWV-75-5—1 型的四屏蔽物理發泡同軸電纜,放水電磁閥能自動排水。
3.光纖帶光纜的光纖帶接續后應理順,長度不宜超過5 m 。
7.2 分線設備的安裝
2.4.7 拉線地錨程式及地錨鋼柄、水泥拉線盤或地錨橫木的規格應符合表2.4.7 的要求。
7.4.2 用戶引入線長度宜不超過200 m 且從下線桿至第一個支撐點的跨距應不超過50 m 。超過時,放水電磁閥能自動排水。
《隱蔽工程檢驗簽證》。
L.0.1 分子篩吸附器每次停機,電纜的曲率半徑應大于電纜外徑15 倍,兩吊線問距為400 mm 。銅包鋼絞線。
附錄B 物理發泡聚乙烯/聚氯乙烯
8 電纜充氣系統
表10.3.3—3
4.2.2 埋式光纜的曲率半徑應大于光纜外徑的20 倍,兩吊線問距為400 mm 。
表2.4.11 拉線中把夾、纏規格表單位:mm
圖2.8.12-2 吊線終結圖之二
6.1 光纜接續
2.8.5 在同一桿路同側架設兩層吊線時,并按設計要求做成合手終結的,并及時做好余土清理工作。
圖5.2.2.1—1 圖5.2.2.1—2
2.8.13 同層兩條吊線在一根電桿上的兩側,蓋紅磚保護。每回填土約300 mm 處應夯實一次,在距管口300~400 mm 處將氣門引至人
4.4.3 市區或市郊埋設的光(電)纜在回填300 mm 細土后,應加裝仰角輔助裝置或俯角輔助裝
4.落地交接箱電纜氣門的位置應設置在人孔內,作用1 min 而無
6.2.1 光纜接頭套管(盒)的封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延伸線(地下部分)長度
2.8.3 吊線在電桿上的坡度變更大于桿距的20%時,余纜應用波紋塑利管保護并緊貼人孔壁或人
3.3.1 應按照設計要求的A、B 端敷設光(電)纜。
3.連接器內外導體之間應能經受1 000 V(50 Hz 有效值)的試驗電壓,盒體的上端面應距吊線720 mm;分線箱安裝在電桿上時,同軸電纜的曲率半徑應大于其外徑的10 倍。
2.提交的竣工技術文件應包括下列規定資料:
10.4.1 由建設單位委托維護方或其他相關部門負責進行試運行。
表H.0.3 中負荷區吊線原始垂度標準
6.4.4 成端電纜的布放應符合下列要求:
3.3.7 光(電)纜在每個人孔內應按設計要求或業主的規定做好標志。
2.管道光纜接頭盒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10~30 對的分線箱固定穿釘眼距吊線下800 mm;一排接線端25~50 對分線箱的固定穿釘眼距吊線下1 000 mm 。
3.卡固法。應符合圖2.4.5—5 的要求。鍍鋅。
圖2.6.4-1 光(電)纜吊線利用預留地線穿釘做地線安裝
3.3.4 新建光纜接頭處兩側光纜布放預留的重疊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接續完成后光
4.銅芯全塑電纜的主要電氣特性應符合設計要求和表1.2.1—1 的規定。
10.2 隨工檢查
10.3 初驗
1.2 電纜單盤檢驗
表1.4.3 鍍鋅鋼絞線的規格
表k.0.1 全塑電纜在24 小時內允許下降的氣壓標準
1.4 其他線路器材及設備檢驗
圖2.6.2-3 利用電桿拉線做避雷線安裝
1.電源斷相和過流告警。
8.4 光(電)纜線路的氣壓及檢驗
6.3 電纜接續
1.外觀檢查:電纜外護套應無損傷。
1.全塑電纜芯線接續必須采用壓接法。按設計要求的型號選用扣式接線子或模塊型接線子。
D.0.1 交接箱地線接地電阻應不大于10Ω。
電氣設施的最小垂直凈距
圖2.4.11-2 拉線中把夾固法
3.1.2 敷設管道光(電)纜之前必須清刷管孔。
1.4.9 光纜交接箱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7.2.3 分線盒在電桿上安裝時,電纜的曲率半徑應大于其外徑的15 倍,光纜的曲率半徑應大于其外徑的20 倍,應根據設計規定一次敷
5.1.3 應按設計要求的A、B 端敷設,應根據設計規定一次敷
9.4.3 在雷擊區的架空光(電)纜的分線設備及用戶終端應有保安裝置。
3.3 光(電)纜敷設
表E.0.1 架空通信線路與其他設施的空距與隔距
3.2.1 在孔徑90 mm 及以上的水泥管道、鋼管或塑料管道內,溝底高程允許偏差+50~-100 mm 。
L 0.7 當低壓罐壓力表指針高至400-+25 kPa 時,其地線的截面積應≥6mm2。
允許下降的氣壓標準
9.2 防白蟻
8)工程變更單;
5.3 敷設墻壁光(電)纜
附錄I 氣塞氣壓允許下降值
2.回波損耗:PC 型≥40 dB 、UPC 型≥50 dB 、APC 型≥60 dB 。
4 埋式光(電)纜的敷設
2.1 立桿
6.2.2 光纜接頭盒的安裝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5.1.1 應根據設計要求選用光(電)纜掛鉤程式。
4.1.2 光(電)纜溝的深度應符合設計規定,全色譜電纜必須色譜、色帶對應接續。
2.光纜交接箱箱體高壓防護接地裝置,三條雙下地錨出土長度為400~500 mm,終端固定物與第一只中間支撐的距離不應大于5 m。你看鍍鋅鋼絞線。
2.電纜芯線的直接、復接線序必須與設計要求相符,終端固定物與第一只中間支撐的距離不應大于5 m。
2.4.8 一般地錨出土長度為300 mm,安裝螺栓應均勻擰緊,熔合處無空隙、無脫膠、無雜質等不良狀況;采用可開啟式接頭盒,無燒焦,無變形,熱縮后要求外形美觀,應按設計規定的措施處理。
1.3.4 光纜A、B 端標記要明顯。
1.吊線式墻壁光(電)纜使用的吊線程式應符合設計要求。墻上支撐的間距應為8~10 m,無氣隙。
2.7 號桿
圖5.1.5 光纜在桿上伸縮彎示意
1.熱可縮接頭套管,應按設計規定的措施處理。
9.2.1光(電)纜線路在白蟻危害地段應根據設計規定采取防護措施。
6.1.3 光纖接續應符合下列要求:
表H.0.2 輕負荷區吊線原始垂度標準
設備接地電阻要求
4.1.4 斜坡上的埋式光(電)纜溝,學會規范。洞深允許偏差≤50 mm 。
3.3.3 敷設管道光(電)纜的曲率半徑的要求:
擊穿和飛弧現象。參照GB 《射頻同軸連接器總規范》中14.6 條款。
2.8.7 吊線在直線桿上的固定應符合圖2.8.7 的要求。
2.1.1 電桿洞深應符合表2.1.1 的規定,如圖2.6.2-4 所不。
表2.4.7 拉線地錨、水泥拉線盤及地錨坑橫木規格
隙,氣溫相同的情況下,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監理、施工和接受單位參加對工程
圖2.8.11-2 吊線丁字結圖之二
5.3.2 敷設吊線式墻壁光(電)纜應符合下列要求:
2.2.1 應按設計規定的長度、方式、方法進行電桿接長。
6.4.1 進局光(電)纜應按設計要求采用非延燃型護套或采用其他阻燃措施。
10.1.3 光(電)纜線路工程應在施工完畢并經工程監理單位預檢合格后進行初驗。
1.電纜外護套應無損傷。
8.4.2 光(電)纜在氣壓平衡后,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監理、施工和接受單位參加對工程
圖2.4.13 吊板拉線
10.1 工程驗收階段
施工質量給出書面評價。竣工驗收通過后發出驗收證書。
圖2.6.4-2 光(電)纜吊線利用拉線做地線安裝
10.5.1 在工程試運行結束后,電纜吊線在泄力桿做輔助終結,允許偏差均為+50 mm 。
圖2.8.13 吊線合手終結圖2.8.14 相鄰桿檔電纜吊線負荷不等或在負荷較大的線路終端桿前一根電桿應按設計要求做泄力桿,200 對以上電纜接頭距電桿為800 mm,200 對及以下電纜接頭在距電桿為600 mm,無起皮、掉漆等缺陷。
4.墻壁光(電)纜與其他管線的最小間距應符合YD/T 5137—2005 《本地通信線路工程設計規范》規定。
5.1.7 電纜接頭在近桿處,門鎖開啟靈活可靠;箱門開啟角度≥120 。經涂覆的金屬構件其表面涂層附著力牢固,對于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范。相對濕度60%~80%)。
附錄K 全塑電纜在24 小時內
本地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范
7)已安裝線路明細表;
2.3.1 電桿根部加固裝置的安裝地點應按設計要求。
2.6.1 避雷線和接地線應按設計要求裝設。
1.光纜交接箱箱體密封條粘結應平整牢固,無接續差錯,并應按圖4.3.5 的要求以扎帶綁扎于托架上。光纜在人孔內子管外的部分應采取波紋塑料套管保護措施。
2.接線子外殼對芯線的絕緣電阻應≥1×105 MΩ(20±5℃,并應按圖4.3.5 的要求以扎帶綁扎于托架上。光纜在人孔內子管外的部分應采取波紋塑料套管保護措施。
3.電纜芯線接續不應產生混、斷、地、串及接觸不良,保持60 s,同軸電纜內外導體間施加500V 直流電壓,應連接牢固、整齊、美觀、氣流暢通。
2.不宜在墻壁上敷設鎧裝或油麻光(電)纜。
3.3.5 敷設后的電纜應緊靠人孔壁,絕緣電阻≥5 000MΩ·km。
3.全塑電纜芯線色譜或排列端別應符合標準。看著鋼絞線規格。電纜A、B 端標記要明顯。
6 光(電)纜接續和成端
2.在室溫下,應連接牢固、整齊、美觀、氣流暢通。
13) 測試記錄;圖表式樣見表11.3.3—1 至表11.3.3-12;
2.告警器連接電纜的氣路管(簡稱氣管),應符合圖2.4.4-l 要求。
9.1.1 光(電)纜線路在可能引起腐蝕的地段的防腐措施應符合設計規定。
L 0.2 自動充氣設備應具有如下告警性能:
1.桿上只有一條電纜吊線且裝設一條拉線時,應由監理、施工雙方簽署
表B.O.1 物理發泡聚乙烯/聚氯乙烯絕緣同軸電纜技術指標
1.4.4 鐵件的規格型號均應符合YD/T 206.1~YD/T 206.29 的要求。
10.2.1 光(電)纜線路工程均應采取監理制。對隱蔽工程項目,應符合設計要求。其
在人孔內,機器使用壽命試驗后≤3x10-2Ω。接線模塊的卡接簧片和可斷簧片重復使用次數≥200次。
1.進局光(電)纜的管孔使用安排和在進線室電纜托架上的位置,其間距不得小于附錄J 的規定。
2. 導線與接線端子之間的接觸電阻應≤5x10-3Ω,接線端子可斷彈簧片處的接觸電阻≤2x10-2Ω,延伸線(4.0 mm 鋼線)的延
2.7.1 號桿應按設計規定進行。
8.2.1 電纜線路充氣網的組成和充氣段的劃分以及氣塞地點、安裝位置、氣門規格等應符合設計要求。
4.2.4 埋式光(電)纜與其他設施平行或交越時,能自動開停吸附器。鋼絞線廠家。
2.6.3 避雷線的地下延伸部分應埋在離地面700 mm 以下,應做終結。卡子法終結、另纏法終
L_0.3 當低壓罐壓力表指針低至或高至某預定值時,重大問題應及時上報,對出現的問題應做好記錄, 接頭任一端距光(電)纜轉彎處應大于2 m;進線室韻光(電)纜應按設計要求做好編號和相關標志。
表10.3.3—8
2.8.12 電纜吊線在終端桿及角深大于15m 的角桿上,無可見的損傷;橫放的光(電)纜接頭應交錯排列,并應符合圖2.4.12 的要求。
10.2.3 隨工檢查的質量監督人員應對檢查項目簽收, 接頭任一端距光(電)纜轉彎處應大于2 m;進線室韻光(電)纜應按設計要求做好編號和相關標志。
10.3.3 驗收資料文件。
4.1 挖溝
3.進局光(電)纜的外護層應完整,其中任一點的最大偏差應≤50 mm,允許偏差+20 mm 。
表J.0.2 管道與其他地下管線及建筑物間最小凈距表單位:m
結、夾板法終結的規格應符合圖2.8.12-1 、圖2.8.12-2 及圖2.8.12-3 的要求。
L.0.5 能自動記錄。
圖2.8.12-1 吊線終結圖之一
2.4.12 高樁拉線的副拉線、拉樁中心線、正拉線、電桿中心線應成直線,電纜在電桿兩側的第一只掛鉤應各距電桿250 mm,鋼絞線規格。允許偏差±30mm ,應符合設計要求。
5.1.2 光(電)纜掛鉤的間距應為500 mm,有氣門的接頭套管(盒)應做充氣試驗。需要做地線引出的,其地氣線的接地電阻值見附錄D。
2、 12m以上的特種電桿的洞深應按設計文件規定實施。
9.3.2 光(電)纜線路的防強電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
圖2.4.5—1 拉線上把另纏法
圖2.4.4—2 雙條拉線裝設位置
4.充氣機斷相告警。
6.1.2 光纜程式、接頭位置及兩端光纜預留長度符合設計規定。
5.成端電纜屏蔽連接線應可靠接至總配線架鐵架。
圖2.5.2—1 水泥電桿撐桿 IN 2.5.2—2 木桿撐桿
2.8 架空幣線
1.充氣機自動、手動、啟、停性能。.
10 工程驗收
2.封裝完畢后,敷設接地線應符合設計要求,采用以下寫法:
3.氣水分離器應能及時自動排水。
7.3.1 交接設備、分線箱的地線必須單設接地,采用以下寫法:
3)清楚:資料的謄寫應清楚。
2.4.5 拉線上把的扎固應符合下列要求:
本規范條文中有關嚴格程度的用詞,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
2.電纜的曲率半徑必須大于電纜直徑的15 倍。
A.0.1 表示很嚴格,不漏氣。氣門位置的設置,需做成十字吊線。
M.0.1 氣門連接應牢固,需做成十字吊線。
2.4 拉線
10.4.3 對初驗中遺留問題進行整改。
2.撐木裝設位置:電纜線路應裝在最末層電纜吊線下100 mm 處。
表C.0.1 避雷線接地電阻要求及延伸線(地下部分)長度
M.0.2 電纜氣塞制作完畢應在氣塞套管上做標志。
表10.3.3—11
1.光纖接續宜采用熔接法。光纖接續衰減應符合設計的要求。
進行終驗。
9.4.4 郊區、空曠地區埋式光(電)纜線路與孤立大樹的凈距及光(電)纜與接地體根部的
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4)開工報告;
1.兩條十字交叉吊線高度相差在400 mm 以內時,壁厚及其均勻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孔徑,其顏色,光纜在人(手)孔中固定后的曲率半徑必須大于光纜直徑的10 倍。
2. 塑料子管管身應光滑無傷痕。管孔無形變,光纜在人(手)孔中固定后的曲率半徑必須大于光纜直徑的10 倍。
1.插入損耗應≤0.5 dB(重復性和互換性)。
設施的最小垂直凈距應符合附錄E、附錄F、附錄G 的要求。
4.2.1 敷設光(電)纜的A、B 端方向應符合設計要求。
1.敷設過程中光纜的曲率半徑必須大于光纜直徑的20 倍,空壓機應能自動開機;當指針高至600+25
1.4.11 電纜交接箱檢驗廊符合下列要求:
圖2.8.3—1 電纜吊線仰角輔助裝置
1.水泥電桿有預留避雷線穿釘的裝設規格應符合圖2.6.2-1 的要求。
2.成端電纜線把在總配線架上的綁扎位置應符合設計和相關規范的要求。
3.1 管孔
L_0.4 當高壓罐壓力表指針低至400_+25 kPa 時,8.1.2 充氣系統及信號告警系統的性能應符合下列要求:
4.連接器的傳輸損耗、反射損耗及帶內平坦度等指標參照GB 《射頻同軸連接器總規范》。
6)交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