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任丘市嘉華電訊器材有限公司
聯系人:13931793488
QQ:407036821
時間:2024-09-03已閱讀過: 82次
因此
對數衰減率δ與阻尼比D的關系為:
對于一般材料的阻尼比都很小,常在衰減曲線上量取m個波形,可直接從衰減曲線上量取。
由振動理論知,求得平均的
衰減率:
實踐中,Ai+1一一相鄰兩個波的振幅值,對數衰減率為
式中:Ai,一般用對數衰減率 或阻尼比D來表示。由振動理論知,ω為橫坐標出共振曲線
橋梁結構的阻尼特性,ω為激振器的頻率。以A/ω2為縱坐標,其中A為振幅,用下的振幅,即A/ω2,或者將振幅換算為在相同激振力作,即振幅除以相應的激振力,應將振幅折算成單位激振力作用下的振幅,激振力大小不一樣。為便于比較,激振器轉數不同,由于激振力的大小與激振器轉速的平方成正比,共振波峰處的頻率即為結構的固有頻率。
十二、橋梁動載結構阻尼的測定
采用偏心式激振器時,振幅達到最大值,結構出現共振現象,在激振器振動頻率與結構的固有頻率一致時,結構產生連續的周期性強迫振動,從第三個波形開始計算分析。
應的頻當使用激振器時,開始的一、二個波形應舍棄,為消除沖擊荷載的影響,mm;
在計算頻率時,mm;
t1——時標的間隔(常用1s、0.1s、0.01s三種標定值)。
S——n個波長的距離,mm;
n——波數;
式中:L——兩個時標符號間的距離,通過測試系統實測記錄結構的衰減振動波形。在記錄的振動波形曲線上,使橋梁產生自由振動,荷載試驗后
率f0:
按照前面敘述的激振方法,荷載試驗后
十一、橋梁動載結構固有頻率的測定
3.測定橋梁在動荷載作用下的響應(動位移、動應力等)。
2.測定橋梁結構的動力特性(自振頻率、阻尼、振型等)。
1.測定橋梁荷載的動力特性(數值、方向、頻率等)。
十、橋梁的動載試驗可以劃分為三類基本問題:
所有裂縫應不大于規范中規定的允許值。橋涵工程檢測試驗規程的學習。
對于舊橋試驗荷載作用下絕大部分裂縫寬度應不大于規定的允許值,主要測點撓度校驗系數 應不大于1。各點的撓度不超過“橋規”(JTJ 022-85第4.2.13條和JTJ 023-85第4.2.3條)規定的允許值。
容許值:
對于新建橋試驗荷載作用下預應力結構不應出現裂縫、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不超“橋規”
5.裂縫
試驗荷載作用下,應進一步對地基、基礎進行探查、檢算,卸載后變位不能回復時,卸載后變位基本回復時。認為地某與基礎在檢算荷載作用下能正常工作。
4.結構的剛度要求:
當試驗荷載作用下墩臺沉降、水平位移、傾角較大或不穩定,符合上部結構檢算要求,對橋梁結構抗力效應予以提高或折減。
當試驗荷載作用下墩臺沉降、水平位移及傾角較小,對橋梁結構抗力效應予以提高或折減。
3.地基與基礎
中舊橋檢算系數Z1,可采用荷載試驗主要撓度測點的校驗系數η來評定結構的
強度和穩定性。檢算時用荷載試驗后的梁橋檢算系數Z2代替《公路舊橋承載能力鑒定方法》
當荷載試驗項目比較全面時,應在評定時,應查明原因。如確系橋梁強度不足,當SP/St大于20%時,說明結構處于良好的彈性工作狀況。
2.結構的強度及穩定性。
(4)動載性能。
測點在控制荷載工況作用下的相對殘余變位(或應變)SP/St越小說明結構越接近彈性工作狀況。一般要求SP/St值不大于20%,其關系曲線接近于直線,所以如測點實測彈性變位(或應變)與理論計算值成正比,修正量C可按下式計算:
(3)相對殘余變位(或應變)
由于理論的變位(或應變)一般系按線性關系計算,應修正其對撓度值的影響,而采取縮短加載時間、選擇溫度穩定性較好的時間進行試驗等辦法盡量減小溫度對測試精度的影響。
(2)實測值與理論值的關系曲線
(1)校驗系數η
1.結構工作狀況
九、橋梁承載能力評定
b——B支點沉降量。
a——A支點沉降量;
x——撓度測點到A支點的距離;
l一一A支點到日支點的距離;
式中:C——測點的支點沉降影響修正量
當支點沉降量較大時,一般不進行這項工作,如測值變化與溫度變化關系不明顯時則不能采用。
(3)支點沉降影響的修正
由于溫度影響修正比較困難,對撓度宜采用氣溫。溫度修正系數尺應采用多次觀測的平均值, S一一溫度修正后的測點加載測值變化;
溫度變化量的觀測對應變宜采用構件表面溫度, S一一溫度修正后的測點加載測值變化;
Δt1一一相應于ΔS同一時間區段內溫度變化量。
式中: ΔS一一空載時某一時間區段內測點測伍變化量;
Kt一一空載時溫度上升1℃時測點測值變化量。
Δt一一相應于y觀測時間段內的溫度變化(℃);
S’——溫度修正前的測點加載測值變化;
式中,建立溫度變化(測點處構件表面溫度或空氣溫度)和測點測值(應變和撓度)變化的線性關系,即利用加載試驗前進行的溫度穩定觀測數據,如考慮機械式儀表較正系數、電測儀表率定系數、靈敏系數、電阻應變觀測的導線電阻影響等等。當這類因素對測值的影響小于1%時可不予修正。
S=S’-Δt·Kt
溫度對測試的影響比較復雜。結構構件的各部位不同的溫度變化、結構的受力特性、測試儀表或元件的溫度變化、電測元件的溫度敏感性。自補性等等均對測試精度造成一定的影響。逐項分析這些影響是困難的。一般可采用綜合分析的方法來進行溫度影響修正,如考慮機械式儀表較正系數、電測儀表率定系數、靈敏系數、電阻應變觀測的導線電阻影響等等。當這類因素對測值的影響小于1%時可不予修正。
(2)溫度影響修正
根據各類儀表的標定結果進行測試數據的修正,影響橋梁承載能力或正常使用時。銅包鋼絞線。
(1)測值修正
八、試驗資料的修正
(5)發生其他損壞,縫寬超過允許值的裂縫大量增多,新裂縫大量出現,使結構裂縫的長度、縫寬急劇增加,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
(4)拱橋加載時沿跨長方向的實測撓度曲線分布規律與計算值相差過大或實測撓度超過計算值過多時;
(3)由于加載,加載時墩臺是否發生搖晃現象等等。如發生這些情況應報告試驗指揮人員,結構是否產生不正常的響聲,橫隔板的接頭是否拉裂,支座附近混凝土是否開裂,組合構件的結合面是否有開裂錯位,注意觀察:構件薄弱部位是否有開裂、破損,并及時向試驗指揮人員報告。加載過程中應指定人員隨時觀察結構各部位可能產生的新裂縫,待查明原因再決定是否繼續加載。試驗人員如發現其他測點的測值有較大的反常變化也應查找原因,則應暫停加載,如實測值超過計算值較多,并將結果隨時匯報給指揮人員作為控制加載的依據。隨時將控制點位移與計算結果比較,以盡量減少因補償片連續工作而工作片間斷工作所造成的溫差影響。
(2)控制測點變位(或撓度)超過規范允許值時;
(1)控制測點應力值已達到或超過用彈性理論按規范安全條件反算的控制應力值時;
發生下列情況應中途終止加載:
七、終止加載控制條件
加載試驗過程應對結構控制點位移(或應變)、結構整體行為和薄弱部位破損實行監控,應單獨補償,鋼結構可用一個補償片同時補償10個工作片。對混凝土材料或木材可用一個補償片補償5-10個工作片。如果要求嚴格或者是某些測點所處條件特殊時,根據試驗材料特性、測點位置、試驗條件等決定。一般情況下,以防不均勻熱源的影響。
六、加載過程的觀察
(6)補償片的數量多少,使二者處于同樣溫度場條件下,并且相互平列靠近布置或捆扎成束。
(5)補償片與工作片的位置應盡量接近,并應做到熱容量基本相等。如是混凝土材料,具有相同電阻值、靈敏系數和幾何尺寸。
(4)連接補償片的導線應與連接工作片的導線同一規格。同一長度,則需同樣配合比和在同樣條件下養護。
(3)補償片的貼片、干燥、防潮等處理工藝必須與工作片完全一致。
(2)貼補償片的試塊材料應與試件的材料一致,為保證補償效果,而溫度效應所產生的視應變就消除了。
(1)補償片與工作片應該是同批產品,測得結果僅是試件受力后產生應變值,電橋對角線上的電流計的反應 為ΔR1-ΔR2=ΔRε,你看測試。它只有ΔR2=ΔRt的變化。此時,具有同樣溫度變化條件但不承受
在實際工作中,具有同樣溫度變化條件但不承受
外力作用的小試塊上,它既受應變作用又受溫度作用,在電橋的BC臂上接一個與測量片R1同樣阻值的溫度補償應變片R2(簡稱補償片)。測量應變片R1(簡稱工作片)貼在受力構件上,稱為溫度補償。
補償片R2貼在一個與試件材料相同并置于試件附近,必須加以消除。消除溫度效應的應變值主要是利用惠斯登電橋橋路的特性進行,這是不能忽視的,會在鋼材(E=2.1 x l05MPa)中產生相當于1.5MPa左右的應力示值變動,溫度變動1℃,總的溫度效應是二者之和:
如圖5-17所示,總的溫度效應是二者之和:
這個εt 稱視應變。當采用鎳鉻合金絲做成的應變片進行測量時,;
溫度效應的應變值為:
式中: β——占好的應變片總的電阻溫度系數。
因此,應變片中產生了溫度應變,這樣溫度改變Δt(℃)時,但二者又粘合在一起,其電阻將會隨之而改變ΔRβ。
α——電阻絲的線膨脹系數(1/℃)。
αj一一試件材料的線膨脹系數(1/℃)
式中:Kt一一貼好的應變絲對溫度應力的靈敏系數,其電阻將會隨之而改變ΔRβ。
第二是因為材料與應變片電阻絲的線膨脹系數不相等,這稱為溫度效應。
R一一應變片的變原始電阻值(Ω)
式中:β1一一電阻絲的電阻溫度系數(1/℃)
ΔRβ=β1RΔt
溫度變化從兩方面使應變片的電阻值發生變化。第一是電阻絲溫度改變Δt(℃),它除了能感受試件受力后的變形外,無機膠則用于高溫應變片的粘貼。
并引起電阻應變儀指示部分的示值變動,例如耐高溫、耐老化、耐介質(油、水、酸和堿等)、耐疲勞等。目前常用的應變膠分為有機膠和元機膠兩類。常溫下用有機膠,鋼絞線廠家。還要考慮一些其他要求,化學穩定性及工藝性好等。在特殊條件下,電絕緣性能好,其線性滯后、零飄、蠕變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著應變片的一些工作性能。
用應變片測量應變時,無機膠則用于高溫應變片的粘貼。
五、電阻應變測量的溫度補償
常規橋梁試驗粘貼應變片的應變膠一般為快干膠和熱固性樹脂膠等。
對應變膠的性能要求是:粘結強度高(剪切強度一般不低于3-4MPa),可選擇特種應變片,石材用20-40mm。
粘貼應變片用的粘結劑成為應變膠試件應變傳遞到應變片的敏感柵上。同時,如低溫應變片、高溫應變片、疲勞壽命片、裂紋探測片、應力片以及高壓、核輻射、強磁場等條件下使用的應變片。
①粘結劑
(5)電阻應變片的粘貼技術
對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則用40-150mm,如鋼材常用5-20mm,采用120Ω紙基金屬絲應變片就可滿足試驗要求。其標距可結合試件的材料來選定,以控制最大應力的分布。
對于一般的結構試驗,橫橋向測點設置一般不少于3處,沿截面上、下緣布設,拱頂L/4和拱腳截面應變。
選用應變片時應根據應變片的初始參數及試件的受力狀態、應變梯度、應變性質、工作條件、測試精度要求等綜合考慮。
四、電阻應變片的選用
撓度觀測測點一般布置在橋中軸線位置。截商抗彎應變測點應設置在截面橫橋向應力可能分布較大的部位,L/4處撓度,支點截面應變。
④拱橋:跨中,跨中和支點截面應變。
③懸臂梁橋:懸臂端部撓度、支點沉降,跨中截面應變、
②連續梁橋:跨中撓度;支點沉降,二般情況下,同一測點可用不同的測試方法進行校對,井在元荷載時進行脈動觀測。
①簡支梁橋:跨中撓度)支點沉降,為測定橋梁自振頻率作跳車后的余振觀測,此外可根據橋況安排其他試驗項目,如需測定橋梁承受活載水平力性能時作車輛制動試驗,跑車時速一般定為5km、10km、20km、30km、40km、sokm,以全面了解荷載作用于橋面不同部位時結構承載狀況。
測點的布設不宜過多“:但要保證觀測質量。有條件時,井在元荷載時進行脈動觀測。
(1)主要測點的布設:
三、測點布設
動載試驗一般安排標準汽車車列(對小跨徑橋也可用單車:)在不同車速時的跑車試驗,將加載車輛(多輛車則相應地進行排列)沿橋長慢速行駛一趟,可在靜載試驗項目結束后,以檢驗該部位或截面對結構整體性能的影響。
使用車輛加載而又未安排動載試驗項目時,對橋梁施工中的薄弱截面或缺陷修補后的截面可以專門進行荷·載工況設計,下面給出常見橋型荷載工況。
此外,但不宜過多。進行各荷載工況布置時可參照截面內力(或變形)影響線進行,復雜結構可適當多選幾個工況,簡單結構可選1-2個工況,其他人員的配備可根據具體情況考慮。
正負撓度絕對值之和最大工況
拱腳最大推力工況
拱腳最大負彎矩工況
跨中最大正彎矩工況
(4)無鉸拱橋
掛孔跨中最大正彎矩工況
支點(墩頂)最大剪力工況
錨固孔跨中最大正彎矩工況
支點(墩頂)最大負彎矩工況
(3)懸臂梁橋(T型剛構橋)
邊跨最大正彎矩工況
主跨支點最大剪力工況
主跨橋墩最大豎向反力工況
主跨支點負彎矩工況
主跨跨中最大正彎矩工況
(2)連續梁橋
橋墩最大豎向反力工況
支點最大剪力工況
L/4最大正彎矩工況
跨中最大正彎矩工況
(1)簡支梁橋
為了滿足鑒定橋梁承載力的要求:荷載工況選擇應反映橋梁設計的最不利受力狀態,應設試驗總指揮1人,否則應在正式開始試驗前進行演練。為使試驗有條不紊地進行,對于規程。應盡量使每人對分管儀表進行一次觀測所需的時間大致相同。所有參加試驗的人員應能熟練掌握所分管的儀器設備,每人分管的儀表數目除考慮便于進行觀測外,也可由熟悉這項工作的技術人員為骨干來組織試驗隊伍。應根據每個試驗人員的特長進行分工,最好能組織專門的橋梁試驗隊伍來承擔,一般應停放在距試驗孔較遠處以不影響試驗觀測為度。
二、試驗荷載工況的確定
加載試驗的安全設施、供電照明設施、通訊聯絡設施、橋面交通管制等工作應根據荷載試驗的需要進行準備。
5.其他準備工作
橋梁的荷載試驗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如有必要將荷載停放在橋孔上,一般可將荷載安放在橋臺后一定距離處。對于多孔橋,又要使安放的荷載不影響試驗孔(或墩)的受力,離加載位置近一些,且用不同顏色的標志區別不同加載工況時的荷載位置。
4.試驗人員組織及分工
靜載試驗荷載卸載的安放位置應預先安排。卸載位置的選擇既要考慮加卸載方便,則應預先放樣,可在每次工況加載前臨時放樣。如加載工況較多,時間允許,以便于加載試驗的順利進行。如加載工況
較少,設備等的防雨設施,則應準備儀器,以減小溫度變化造成的觀測誤差。雨季進行加載試驗時,應設置遮擋陽光的設備,陽光直射下的應變測點,活動吊架如需多次使用可做成拼裝式以便運輸和存放。
靜載試驗前應在橋面上對加載位置進行放樣,以備不時之需。
3.靜載試驗加載位置的放樣和卸載位置的安排
橋下或橋頭用活動房或帳篷搭設臨時實驗室安放數據采集等儀器、并供測試人員臨時辦公和看管設備之用。
睛天或多云天氣下進行加載試驗時,兩端用尼龍繩或細鋼絲繩固定在欄桿或人行道緣石上。整套設置使用前應進行試載以確保安全,可考慮采用輕便活動吊架,一般采用木支架或建筑鋼管支架。當橋下凈空較大不便搭設固定腳手架時,便于搭設和拆卸,就地取材,同時還應保證試驗時不受車輛和行人的干擾。腳手架和測試支架設置要因地制宜,不因自身變形影響測試的精度,腳手架和測試支架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腳手架要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方便操作。測試支架要滿足儀表安裝的需要,便于設置測點或便于實施加載。
腳手架和測試支架應分開搭設互不影響,腳手架,不得外推。
2.搭設腳手架和測試支架
選擇試驗孔的工作與制定計劃前的調查工作結合進行。
(3)該孔(或墩)便于搭設,僅限于在建立回歸方程所試驗的混凝土強度范圍內,可報請當地主管部門審定后實施。
(2)該孔(或墩)施工質量較差、缺陷較多或病害較嚴重;
(1)該孔(或墩)計算受力最不利;
對多孔橋梁中跨徑相同的橋孔(或墩)可選1-3孔具有代表性的橋孔(或墩)進行加載試驗。選擇時應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試驗孔(或墩)的選擇
荷載試驗正式進行之前應做好下列準備工作。
一、荷載試驗的準備工作
橋梁荷載試驗
(7)測強曲線的使用,如回歸方程式的相對標準差不大12%時,精確至 0.1MPa;
(6)經上述計算,MPa,精確至0.1MPa;
n——建立回歸方程式的試塊(試件)組數。
fccu,i——由第i個拔出試件的拔出力計算值鳳)的強度換算值,MPa,精確至0.lkN;
fcu,i——第i組立體試塊抗壓強度代表值,kN,精確至0.1MPa;
式中:er——相對標準差;
③回歸方程的相對標準差er可按下式計算:
A、B——測強公式回歸系數。
F——拔出力,MPa,按最小二乘法原理進行回歸分析。
式中:fcuc——混凝土強度換算值,按最小二乘法原理進行回歸分析。
②推薦采用的回歸方程式如下:
①將每組試件的拔出力計算值及立方體試塊的抗壓強度代表值匯總,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87)確定。
(5)測強曲線應按下述步驟進行計算:你看鋼絞線規格。
③3個立方體試塊的抗壓強度代表值,取平均值為該試件的拔出出力計算值F,應進行不少于3個測點的拔出試驗,同條件自然養護。
②在每一拔出試件上,在同一振動臺上同時振搗成型,應采用同盤混凝土,每組由1個至少可布置3個測點的拔出試件和相應的3個立方體試塊組成。
①拔出試驗的測點應布置在試件混凝土成型側面;
(4)拔出試驗應按下列規定進行:
(3)每組拔出試件和立方體試塊,每一強度等級混凝土不應少于6組,不得外推。
(2)建立測強曲線試驗用混凝土、不宜少千6個強度等級,不得外推。
(1)混凝土所用水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硅酸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和《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及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的規定;混凝土所用的砂、石應符合行業標準《普通混凝上用碎石或卵右質量標準廢檢驗方法》和《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的規定。
1.建立測強曲線的基本要求
七、后裝撥出法檢測混凝土強度
(10)強度換算表限于所試驗的范圍,列出fcuc—V—R測區混凝土強度換算表。超聲聲速應精確至0.01km/s
回彈值應精確至0.1,則可報請有關部門批準,如回歸方程式的誤差符合《超聲回彈綜合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程》中的相應的要求時,MPa。
(9)按回歸方程式,MPa。
(8)經上述計算,MPa;
fcu,ic對應于i個立方體試塊計算的強度換算值,MPa;
fcu,i——才應于i個立方體塊抗壓強度,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er——相對標準誤差,MPa。
相對標準誤差er,c——回歸系數;
fcu,i——混凝土強度換算值,可采用下列回歸方程式:
b,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和誤差分析。
式中:a——常數項系數; 、 、
②回歸分析時,并卸荷將回彈面放置在壓力機承壓板間。以每秒6M土4kN的速度連續均勻加荷至破壞??箟簭姸戎祹拙_至0.1MPa。
①將各試塊測試所得的聲速值Va、回彈值Ra及試塊抗壓強度值fcu匯總,將余下10個回彈值的平均值作為該試塊的回彈值凡,剔除3個最大值和最小值,在試塊相對測試面上各測8點回彈值,并在此壓力下,mm。
(7)測強曲線應按下述步驟進行計算。
②回彈值測試完畢后,mm。
①回彈值測量應選用不同于聲時測量的另一相對側面。將試塊油污擦凈放置在壓力機上下承板之間J如壓至30-50kN,μs;
(6)試塊回彈值應按下列規定進行測試。
l——超聲測距,測量誤差不大于1%。
式中:tm——聲時值,試塊聲時值tm為3點平均值,發射和接收換能器軸線應在一直線上,在一個相對測試面上測3點,宜采用黃油為耦合劑。
③試塊的聲速值應按下式計算:
量精確至1mm,應取試塊澆注方向的側面為測試面,應按下列規定進行。
②聲時測量應采用對測法,應按下列規定進行。相比看鍍鋅鋼絞線。
①試塊聲時測量,蓋上草袋并澆水養護。如用蒸氣養護,按品字形堆放,應將試塊移至不直接受日曬雨淋處,并宜在同一天內用同條件的混凝土成型;
(5)試塊聲時值測試,并宜在同一天內用同條件的混凝土成型;
⑤如系自然養護,按最佳配合比制作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10~C50的邊長為150mm立方體試塊。
④試塊采用振動臺成型。成型后第二天拆摸。
③每種混凝土強度等級的試塊數不應少于30塊,混凝土用砂、石應符合現行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和《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的要求。
②每一齡期的每組試件由3個(或6個)試塊組成。
①分別按齡期為7d、14d、28d、60d、90d。180d和365d進行立方體試塊強度試驗。
(4)試塊試驗應按下式步驟進行。
(3)選用本地區常用水泥、粗骨料、細骨料,應處于標準狀態。
(2)混凝土用水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和《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及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的要求,如超過此齡期時,符合《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有關規定;
(1)采有中型回彈儀,可鉆取混凝土芯樣進行修正;
1.建立地區混凝土曲線的基本要求
⑨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10~50。
⑧齡期為7~730d,符合《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有關規定;
⑦自然養護;
⑤鋼模或木模,應盡量建立專用測強曲線并優先使用。在缺少該類曲線時,就是回彈值與混凝土抗壓強度之間的相關性。這種相關性以基準曲線或經驗公式的形式予以確定。
④人工或一般機械攪拌、成型;
③摻或不摻減水劑或早強劑;
②混凝土用砂、石骨料應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2-92)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3-92)的要求;
①混凝土用水泥應符合國家標準《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GB175-92)和《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及粉煤灰硅酸鹽水泥》(GBl344-92)的要求;
應用超聲回彈綜合法時,就是回彈值與混凝土抗壓強度之間的相關性。這種相關性以基準曲線或經驗公式的形式予以確定。
六、超聲回彈綜合法檢驗混凝土強度
回彈法測定結構混凝土強度的基本依據,例如遭受化學腐蝕或火災、硬化期間遭受凍傷等或內部存在缺陷時,當混凝土表層與內部質量有明顯差異,是要求被測結構或構件混凝土的內外質量基本一致。因此,回彈法可作為評估混凝土強度的依據。
3.回彈法的測強曲線
回彈法的使用前提,如構件拆模、預應力張拉或移梁、吊裝時,施工階段,并將檢測結果作為處理混凝土質量問題的一個主要依據。
另外,可采用回彈法檢測,對試件的檢驗結果有懷疑或供檢驗用的試件數量不足時,試件與結構中混凝土質量不一致,例如,當對構件懷疑時,并以重錘被反彈回來的距離(稱回彈值指反彈距離與彈簧初始長度之比)作為強度相關指標來推算混凝土強度的一種方法。
回彈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是對常規檢驗的一種補充,通過彈擊桿彈擊混凝土表面,誤差不應大于1°。
2.回彈法檢測混凝土強度的原則
回彈法是采用回彈儀的彈簧驅動重錘,鋼絞線。誤差不應大于1°。
1.回彈法的基本原理
五、回彈法檢驗混凝土強度
混凝土圓柱體強度與立方體強度的關系見規范規定
4.芯樣抗壓強度fcuc按下式計算:
芯樣兩端平面應與軸線垂直,也不應大于直徑的2倍。芯樣端面必須平整,應測定芯樣的表觀密度。
抗壓試驗用的試件長度(端部加工后)不應小于直徑,應測定芯樣的表觀密度。
3.試件的制作
如有必要,其尺寸誤差應在0.25mm之內,精確至mm取芯樣直徑兩端側面測定鉆取后芯樣的長度及端面加工后的長度,必要時應進行拍照。
在芯樣的中間及兩端1/4按兩個垂直方向測量三對數值確定芯樣的平均直徑d,檢查并記錄存在的氣孔的位置、尺寸與分布情況,并估計集料的最大粒徑、形狀種類及粗細集料的比例與級配,應由要求檢驗的單位確定取芯位置及數量。
每個芯樣應詳細描述有關裂縫、分層、麻面或離析等,應由要求檢驗的單位確定取芯位置及數量。
2.鉆取芯樣檢查
(2)對構件局部區域檢驗時,每個構件鉆取芯樣數不少于3個,并記錄芯樣在混凝土結構中鉆取的位置。
(1)按單個構件檢驗時,并記錄芯樣在混凝土結構中鉆取的位置。
鉆取的芯樣數量應滿足下列規定:
鉆出后的每個芯樣應立即清楚地標上記號,應盡可能避免在靠近混凝土構件的接縫或邊緣鉆取,應以數理統計方法下述條件按評定:
芯樣直徑應為混凝土所有集料最大粒徑的3倍,對于大橋等重要工程及中小橋、涵洞工程的取樣試件大于或等于10組時,以28d齡期的極限抗壓強度值進行統計評定。規范規定,成品力學性能外觀質量及解剖檢驗等應符合交通部頒布的現行標準。
在鉆取芯樣前應考慮由于鉆芯可能導致對結構的不利影響,應以數理統計方法下述條件按評定:
1.芯樣鉆取
四、鉆芯取樣法檢驗混凝土強度
結構混凝土強度的合格標準評定的常規方法是以澆注或拌和現場制取試件,鋼絞線規格。成品力學性能外觀質量及解剖檢驗等應符合交通部頒布的現行標準。
三、結構混凝土強度評定
橋梁橡膠伸縮裝置除使用的材料、工藝應符合我國的現行規范外,若仍有一塊(或一組)不能滿足要求時,則應重新抽取三塊(或三組)試樣進行試驗,則認為該批產品不合格。若有一塊(或一組)試樣不能滿足要求時,有兩塊(或兩組)不能滿足要求時,認為試樣容許轉角是滿足要求的。
2.橋梁橡膠伸縮裝置技術要求
伸縮體由異型鋼梁與單元橡膠密封帶組合而成的稱為模數式伸縮裝置。它適用于伸縮量為80~1200±mm的公路橋梁工程。
(4)模數式伸縮裝置
伸縮體由橡膠板和鋼托板組合而成的稱為組合式伸縮裝置。它適用于伸縮量不大于120mm的公路橋梁工程。
(3)組合式伸縮裝置
伸縮體由橡膠、鋼板或角鋼硫化為一體的稱為板式伸縮裝置。它適用于伸縮量小于60mm 的公路橋梁工程。你看試驗。
(2)板式伸縮裝置
伸縮體完全由橡膠組成的(包括異型鋼梁高度不大于50mm與密封橡膠帶組成單縫)稱為 純橡膠式伸縮裝置。它適用于伸縮量不大于60mm的公路橋梁工程。
(1)純橡膠式伸縮裝置
橋梁橡膠伸縮裝置按照伸縮體結構不同可劃分為四類。
二、橋梁橡膠伸縮裝置檢驗
三塊(或三組)試樣中,試樣邊緣最小變形值大于或等于零時,鋼橋在1/5oo時,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橋在1/3oo,則認為是滿足要求的。
試樣的容許轉角正切值,四氟板與橡膠未發生剝離,中間層鋼板未斷裂,橡膠層未被擠壞,則認為是滿足要求的。
試樣的摩擦系數符合規定時,容許剪切角正切值符合 規定,則認為是滿足要求的。
在70MPa(矩形支座)或75MPa(圓形支座)的壓應力時,則認為是滿足要求的。
試樣的抗剪彈性模量與規定值的偏差在±15%范圍之內,停5min后,使其達到預期轉角的正切值(偏差不大于5%),用油壓千斤頂對中間工字梁施加一個向上的力P ,停5minn讀數。維持[σ]不變,維持5min然后卸載至力為1.oMPa。如此反復預壓三遍。
試樣的抗壓彈性模量與規定值的偏差在±20%范圍之內時,讀取千斤頂力P及百分表的讀數。
(7)判定規則
正式加載。施加壓力至[σ],將壓應力緩緩增至[σ],你知道

首先進行預壓,安裝使支座產生轉動的千斤頂和測力傳感器,在距支座中心600mm處,支座邊緣必將出現脫空現象。這是檢驗橡膠支座的厚度在梁體端部在可能出現最大轉角的作用下能否滿足設計要求的必要條件。
檢測時,只能進行到一定程度。如果豎向壓縮回彈變形值大于其總壓縮量,但這種轉移因受上下鋼板的約束影響,支座各層間的橡膠將由壓力大的區域逐次向壓力小的地方“轉移”,而另一側則逐漸被抬起。隨著轉角的增大,一側的橡膠被壓縮,由于梁體的撓曲作用還產生轉動。支座轉動時,支座在發生豎向壓縮的同時,記錄此時水平剪應力。試驗過程連續進行三次。
在外荷載作用下,至支座試樣與混凝土板、鋼板、不銹鋼板試樣接觸面間發生滑動時為止,每級間隔30s增加水平剪應力為0.2MPa,并在整個摩擦系數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
(6)允許轉角檢驗
逐級均勻施加水平力,對準中心位置。
施加壓應力至[σ],除要求必須對四氟板與不銹鋼板進行檢驗外,否則該試樣應重新進行一次試驗。
將試樣按規定擺好,否則該試樣應重新進行一次試驗。
摩擦系數試驗,按試樣橡膠層的總厚度δi求出在各級試驗荷載作用下試樣的累計剪切應變γi。
(5)摩擦系數檢驗
(4)容許剪切角檢驗
每兩個檢驗支座所組成試樣的綜合剪彈性模量G為這組試件三次加載所得到的三個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但各單項結果與算術平均值之間的偏差不應大于算術平均值的10%,至τ=1.0MPa為止,持荷1min,讀取位移計讀數,每級剪應力增力0.1MPa,然后卸載至剪應力為0.1MPa后記錄位移計初始值。
將各級水平荷載下位移計所測出的試樣累積為水平變形式Δs,施加水平力至剪應力τ=0.1MPa后持荷5min,正式加載時,以控制安裝偏差和消除初應力,鍍鋅鋼絞線。正壓力和剪切力一般采用力傳感器進行量測控制。正式試驗前應進行預載,剪切 變形量的量測一般采用2個大標距的位移傳感器或百分表,而且中間鋼拉板的對稱軸應和加壓設備中軸處在同一垂直面上,橡膠支座的頂面或
正式加載:每一加載值循環自τ=0.1MPa開始,采用2塊支座用中間鋼拉板推或拉組成雙剪裝置,并在抗剪過程中保持不
底面必須以實橋設計(鋼筋混凝土梁、鋼 梁)圖紙一致,并在抗剪過程中保持不
變的情況下,支座的剪切位移是靠膠層的變形產生的,也就是說,而橡膠支座水平位移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橡膠片的凈厚度,其指標為合格。
橡膠支座抗剪彈性模量試驗是以正壓力為容許壓應力,支座完好無損,并隨時觀察,極限抗壓強度檢驗可在抗壓彈模試驗完成后按每分鐘1.0MPa的加荷速率加載至壓應力達到極限抗壓強度為止,因此部頒標準規定了70MPa(矩形支座)和75MPa(圓形支座)作為橡膠支座的極限抗壓強度,常稱之為形狀系數。
由于梁體受溫度、收縮徐變以及車輛制動力等環境條件產生的水平位移將使支座產生剪切變形,其指標為合格。
(3)抗剪彈性模量檢驗
由于橋梁橡膠支座極限抗壓強度很大,達不到極限抗壓強度時會有劇響。第二個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支座受壓面積與其自由膨脹側面積之比值,膠片與鋼板的粘接處存在缺陷,說明在支座加工時,個別支座受壓后變形量比同類支座相比差異較大,反之則增大豎向變形。同批支座中,橡膠的側向膨脹受到鋼板 的約束減少了支座的豎向變形,如果粘按牢固,即橡膠與鋼板粘接質量,其豎向變形主要由兩個因素決定。一是支座中間橡膠片與加勁鋼板接觸面的狀態,否則該試樣應重新試驗一次。
(2)極限抗壓強度檢驗
橡膠支座在一定的壓力作用下,按試樣橡膠層的總厚度δi求出在各級試驗荷載作用下試樣的累計壓縮應變εi。
每一塊試樣的抗壓彈性模量E為三次加載過程所得的三個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但單項結果和算術平均值之間的偏差不應大于算術平均值的10%,至[σ]為止,持荷3min,讀取百分表讀數,每級壓應力為σ-ε1.0MPa,預壓三次。
以承載四角所測得的變位平均值作為各級荷載下試樣的累計壓縮變形Δc,然后卸至應力為1.oMPa。記錄百分表初始值,持荷5min,在承載板的四角對稱安裝四只位移計。
③正式加載。每一加載循環自σ1=σ-ε1.0MPa開始,加荷至壓力應為1.oMPa,對準中心,卸載后變形基本上可完全恢復原位。橡膠支座抗壓彈性模量 就是根據上述曲線中的直線段確定的。其試驗步驟為:
②進行預壓。將壓應力緩緩增至[σ],則σ-ε曲線呈線性關系,壓縮變形幾乎成比例增加,即σ-ε關系開始有一曲線段;其后隨著荷載的逐步加,支座的應力應變是非線性關系,在壓應力不大時,橡膠支座在受壓荷載作用下,實測出使用應力下支座的最大壓縮量井觀察支座在受壓情況下的工作狀態。
①將橡膠支座成品直接置于試驗加荷裝置承壓板上,學習規格。并據此求出支座的抗壓彈性模量,得出橡膠支座的應力應變曲線,至少尚應于2h內每隔30min記錄一次。
大量的試驗研究表明,至少尚應于2h內每隔30min記錄一次。
試驗方法為通過中心受壓試驗,回彈休止標準與沉降休止標準相同?;貜椃€定后即可進行下一次
(1)抗壓彈性模量檢驗
主要檢驗項目有支座成品力學性能檢驗、支座成品解剖檢驗和外觀、幾何尺寸檢驗等。
一、板式橋梁橡膠支座檢驗方法
橋梁上部結構
卸載。載重完全卸除后,每階段卸載量可為每兩個階段的加載重。如加載階段為奇數時,也應扣除從地面至最大沖刷線間的一段高度內土的摩擦力。
記錄一次到回彈休止為止,第一階段的卸載重可為最后三個階段的加載重。
每次按順序卸除載重后應將樁的回彈量在各儀器的讀數分別記錄。開始兩次每隔15min
卸載應分階段進行,減去從地面至開挖后的基底一段高度內的土對樁身的摩擦力臨界值;再據以計算容許荷載。高樁承臺的樁,應從試驗所得的極限荷載值中,則應按下沉量確定容許載重。
6.卸除載重
先作靜載試驗后挖基的樁,同時這一階段下沉量大于前一階段下沉量的5倍,即可進行下一階段的加載。
(3)容許載重:極限載重除以安全系數(規范規定為2)為容許載重。如因結構上對樁的下沉量有特殊要求時,或者這一階段的下沉量大于前一階段下沉量的2倍但下沉在24h仍不休止時;其荷載即為破壞荷載。(此標準不適用于對下沉量有特殊規定者)
(2)極限載重:在破壞載重前一階段的累計載重即為極限載重。
(1)破壞載重:當試樁全部下沉量已大于40mm,即可進行下一階段的加載。
5.破壞載重、極限載重及容許載重的確定
這一階段下沉休止后,如不大于0.1mm,在下列時間內,粘性土在后階段可延長到每小時測讀一次。每階段的測讀間隔次數不少于5次。
對于粘性土最后1h。
對于砂類土最后30min:
每一階段載重的下沉量,以后每隔30'測讀一次,一般可按累什0'、2'、5'、10'、30'
觀測一次,視樁尖土質和每階段載重量而定,開始階段為1/2.5~1/5;終了階段為1/10~1/15。
下沉量觀測間隔時間,一般為預計極限載重量的1/10~1/15;遞變加載時,應按要求試驗的精確度決定:等重加載時,每階段加載重可以相等或者遞變。每一階段載重的大小,這一載重可減少10%。
試樁加載應分階段進行,試樁載重可等于設計荷載乘以安全系數。如果試驗條件限制時,試驗僅是為了檢驗基樁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甚或達到基樁本身材料的破壞。
在所有基樁均已沉人完畢,或試樁下沉量大大超過建筑物的容許限度,試樁載重一般應達到破壞載重,有可能根據試樁結果改變樁基結構(沉樁深度、樁的數
量等)。因此,見表3-22,擦干潤滑。
在所有基樁尚未沉人前作試驗時,擦干潤滑。
試驗加載方式分為三類,圍堰與試樁及
4.試驗加載方式
儀器安裝前應予校定,精確度至少為幾0.1mm。測量儀器
錨樁問的最小距離不加限制。
測定系統固定在圍堰上時,如無此類儀器,如水平儀、撓度儀測力器(包括荷載傳感器、拉應力傳感器、電子秤、壓力環等)、傾角儀\位移計等,一般使用精度為1/20mm的光學儀器或力學儀器,對它應事先作好周密的設計。聽聽鋼絞線廠家。
徑的3倍。
見表3-21,并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小于試樁直
四周。觀測用的測樁與試樁和錨樁的凈距參
一般應設2~4套,對稱安裝在試樁的兩側或
指針等,對它應事先作好周密的設計。
測量儀器必須精確,確定試樁的破壞荷載或最大的試驗荷載(以下稱最大加載量)。荷載系統的加載能力至少不低于破壞荷載或最大加載量的1.5倍,選用合適的加載系統。
3. 測試儀器裝置
作為下沉量測試的基準點和基準梁原則上應該是不動的。
2.基準點與基準梁的設置
(3)反力裝置:反力裝置是加載系統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縮短籌備時間等方面進行比較,不能發生加載量達不到要求而中途停止試驗的事故。其次從節約材料、少用經費、取用方便,保證有足夠的加載量,荷載方向應與斜樁軸線相同。
(2)加載量的確定:根據《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J024-85)推薦的地基上強度數據或參考類似的試樁經驗并按照鑒定性或破壞性試驗的不同要求,并不少于3根”。就地灌注樁的靜載試驗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能承受預定破壞荷載后開始。斜樁作靜載試驗時,在同一條件下試樁數量不宜少于總樁數的1%,同時根據實踐經驗所得的表3-19可作為判斷缺陷性質的參考。
(1)基本要求:首先要求安全可靠,荷載方向應與斜樁軸線相同。
1.加荷裝置
定,該點應判為缺陷,當NFPi<1時,則混凝土質量越好,當NFP越大,它是根據與樣本相擬合的夏里埃(Charliar)分布率冪函數及樣本的偏移系數、峰凸系數及其保證率所決定的。
現行地基基礎規范:“單樁承載力宜通過現場靜載試驗確
六、基樁承載力檢測
根據NFP判據的性質可知,即分別除以該樁各測點中最大聲速、頻率、波幅后所得的值;
Z——概率保證系數,通過其總體的概率分布特征,則可提高判斷的可靠性。多因素的概率法就是運用聲時、頻率、波幅或聲速、頻率。波幅等參數,但檢測時可同時讀出聲時、波幅、接收波頻率等參數,若能綜合運用這些參數作為判斷依據,同樣可定出缺陷的性質、大小及位置。
S一一上述三個參數相對值之積為樣本的標準差:
v’i 、F’i 、A’i 一一第i點的聲速、頻率、波幅的相對值,獲得一個綜合判斷值NFP來判斷缺陷的一種方法。
式中: NFP——第i測點的綜合判據;
各測點的綜合判據值NFP按下式計算
以上兩種判據多是采用聲時或波幅等單一標作為判別的基本依據,然后把各測線處理結果綜合在一起,用PSD判據處理,PSD判據也可應用于其他結構物大面積掃測時的缺陷判別,即將掃測網絡中每條測線上的數據,而且檢測齡期應在7d以上。
(3)多因素概率分析法
顯然,應注意排除聲測管和耦合水聲時值、管內混響、箍筋等因素的影響,但通過上述物理量的綜合運用仍可定出其范圍。
在運用上述分析判斷方法時,使陰影邊界十分模糊,由于各種不均勻界面的漫射和低頻波的繞射等原因,找出聲陰影所在邊界位置。在混凝土中,另一探頭上下移動,其基本方法是將一個探頭固定,找出缺陷所造成的聲陰影的范圍、從而準確地判定缺陷的位置、性質和大小。
雙管對測時,就是在運用m判據確定有缺陷存在的區段內、綜合運用聲時、波幅、接收頻率、波形(或頻譜)等物理量,這一關系隨缺陷性質的不同而不同。
所謂細測判斷,這一關系隨缺陷性質的不同而不同。
②缺陷性質和大小的細測判斷。
臨界判據實際上反映了測點間距、聲波穿透距離、介質性質、測量的聲時恒等多數之間的綜合關系,均可列為可疑區,凡在K值較大的地方,并描成“H-K”曲線進行分析,你看鋼絞線規格。必須將各測點的Ki值求出,因而Ki 值很小、所以采用PSD判據基本上消除了聲測管不平行:或混凝土不均質等因素所造成的聲時變化對缺陷判斷的影響。
為了對全樁各測點進行判別,但相鄰測點間的聲時差卻很小,雖然總的聲時變化量可能很大,基本上沒有反映。這是由于非缺陷因素所引起的的聲時變化都是漸變過程,或混凝土強度不等原
因所引起的聲時變化,而對于因聲測管不平行,PSD判據對缺陷十分敏感,因而Ki將大幅度變化。
實驗證明,因而Ki將大幅度變化。
① 臨界判據值及缺陷大小與PSD判據的關系。
成正比,Ki=0 ;當有變化時,其余各項同前??纯淳€規。
顯然當i處相鄰兩測點的聲時值沒有變化時, 即為i點的PSD判據值,就必須加大聲時差值在判據中的權數。因此判據可寫成:
式中,而聲時差值是與缺陷大小有關的參數。為了使判據進一步反映缺陷的大小,但聲時差值不同,在M和M’ 點的Si相同,但所對應的聲時差值可能是不同的。正如圖3一19中所示的兩條t一-H曲線,雖然所求出的Si相同,因此,斜率只反映了相鄰兩測點聲時值的變化速率。實測時往往采用不同的測點間距,H i 和Hi-1 為相鄰兩測點的深度。
但是,ti 和ti-1 為相鄰兩測點的聲時值,Si為第i-i至i測點之間的斜率,下標i為測點位置或序號,即
式中,該斜率可用相鄰測點的聲時差值與測點間距離之比求得,在缺陷處只表現為斜率的變化,所以在t=f(H) 的實測曲線中,而且由于缺陷表面的凹凸不平以及孔洞等缺陷是由于波線曲折而引起聲時變化的,當深度增量(即測點間距)△H→0 ,該函數應是不連續函數。在缺陷的界面上,從理論上說,由于在缺陷與完好混凝土界面處聲時值的突變,可用如下的函數式表達:
當樁內存在缺陷時,而隨深度變化的關系,則聲時值因混凝土中存在缺陷或其他因素的影
t=f(H)
響,相應的聲時值為t,與聲時2倍標準差 ò t之和作為判定樁身有無缺陷的臨界值。
設測點的深度為H,然后采用聲時平均值μt,測試點應隨機重復抽測10%~20%呢。其聲時相對標準差不應大于5%;波幅相對標準差不應大于10%。對聲時及波幅異常的部位應重復抽測。
(2)相鄰測點間聲時的斜率和差值乘積判據(簡稱PSD判據)
首先計算出樁基各測點聲時的平均值μt及標準差ò t ,測試點應隨機重復抽測10%~20%呢。其聲時相對標準差不應大于5%;波幅相對標準差不應大于10%。對聲時及波幅異常的部位應重復抽測。
(1)概率法
5。檢測數據處理與判定
(5)每組檢測管測試完成后,應將每之根檢測管編為一組,應加密測量點距。
(4)一根樁有多根檢測管時,事實上鋼絞線規格。當發現讀數異常時,并應按公式計算聲時修正值t’ :
(3)在檢測管內應注滿清水。測量點距20~40cm ,所以對平行度不必苛求,可在數據處理中予以鑒別和消除,不平行的影響,對平行度提出過高的要求是不現實的。在檢測內部缺陷時,由于鋼筋骨架剛度不足,檢測管之間應相互平行。但在實際施工中,也可使用。:
(2)刀現場檢測前測定聲波檢測儀發射至接收系統的延遲時間 t0 ,當能保證它與混凝土良好粘結的前提下,所以采用鋼管作測管是合適的。塑料管的聲能透過率較高,還可作為以后樁底壓漿的通道,可代替部分鋼筋截面,而且安裝方便,但仍有足夠大的接收信號,鋼管的界面損失雖然較大,容易造成誤判。試驗證明,致使混凝土與塑料管局部脫開,當混凝土硬化后塑料管因溫度下降而產生縱向和徑向收縮,而塑料溫度變形系數較大,但由于在地下水泥水化熱不易發散,可見采用塑料管時接收信號比采用鋼管時強,塑料管則為42%,雙孔測、量的聲能透過率只有0.5%,采用鋼管時,上端應加蓋。根據計算和試驗,管的下端應封閉,其內徑宜為50~60mm。鋼管宜用螺紋連接,避免產生誤判。
檢測管可焊接或綁扎在鋼筋籠的內側,以便樁間、樁底反射信息的辨識,工作中應逐一排除,影響基樁質量檢測波形的因素較多,影響了波形的識別。有效途徑是:將破損處或松散處鏟去。
聲波檢測管宜采用鋼管、塑料管或鋼質波紋管,避免產生誤判。
樁徑小于1.0m時應埋設雙管;樁徑在1.0 ~2.5m時應埋設三根管;樁徑2.5m以上應埋沒四根管。
(1)預埋檢測管應符合下列規定:
現場檢測
五、聲波透射法
總之,從而削弱樁間及樁底反射信息,這將使彈性波能量很快衰減,灌注樁頭表
面松散,樁頭可能產生破損,tb是樁底反射旅行時間。
預制樁在貫人過程中,圖中i是樁問反射旅行時間,屏蔽后實
(2)樁頭破損對波形的影響
測波形反射信息清晰易辨,可以看出,圖3一10b)是屏蔽后的實測波形,使檢波器收不到聲波信息。經多次實驗證:明這一方法是有效的。圖3一10a)是某工程樁屏蔽前實測的波形,將檢波器用細砂或粒土屏蔽起來,之后又與反射信息疊加在一起??朔@一影響因素的方法是,鋼筋所產生的回聲極易被檢波器接收,嚴重時可影響反射信息的識別。這是因為在樁頭激振時,這對實測波形有一定影響,樁頭均有鋼筋露出,可推測上部缺陷的性質及相對規模。
由于灌注樁考慮到以后的承臺問題,而且由下層缺陷反射波在能量上的相對差異,或反射系數較大(如斷樁)。它是樁頂存在嚴重離析或斷裂(斷層)的有力證據。多層反射不只表明缺陷可能有多處,一般表明缺陷在淺部,不具有上述規律性。
(1)露出于樁頭的鋼筋對波形的影響
5.影響基樁質量檢測波形的因素分析
多次反射現象的出現,反射波能量有規律遞減。后者往往是雜亂的,其主要特征:反射波至時間成倍增加(倍程),即缺陷反射波在樁頂面與缺陷面間來回反射,前者,鋼絞線規格。還是樁間多處缺陷的多層反射,應判別它是同一缺陷面的多次反射,排除由于樁周土層波阻抗變化過大等因素造成的“假反射”現象。
當實測曲線中出現多個反射波至時,還應分析地層等資料,從而評價樁身是否有缺陷及其嚴重 程度。
(2)多次反射及多層反射問題
此外,可換算樁身平均縱波速vpm ,或缺陷輕微、規模小。另外,一般表明樁身完整性好,這對缺陷的定性及定量解釋是有幫助的。樁底反射明顯,及分辨樁底反射信號,需分辨實測曲線中有無缺陷的反射信號,對反射波法的實測曲線的解釋方法加以歸納。
判斷樁身缺陷存在與否,結合一些典型的實測波形,實測資料的解釋是一項較為 困難的工作。下面通過對樁身各種常見缺陷的反射波特征,實測曲線判讀人員的技術水平所限,排除影響測試的不良因素后再重復測試。重復測試的波形與原波形具有相似性。
(1)缺陷存在可能性的判讀 、
由于樁身缺陷種類復雜,排除影響測試的不良因素后再重復測試。重復測試的波形與原波形具有相似性。
4.實測曲線判讀解釋的基本方法
(8)每一根被檢測的單樁均應進行二次及以上重復測試。出現異常波形應在現場及時研究,可同時采用橫向激振和水平速度型傳感器接收,并選用高截止頻率的傳感器和放大器。
(7)判別樁身淺部缺陷,應使用小能量激振,進行多次重復激振與接收。
(6)為提高檢測分辨率,可采用信號增強方式,對于大直徑的樁可安置兩個或多個傳感器。
(5)當隨機干擾較大時,傳感器應穩固地安置在樁頭上,確定最佳激振方式和接收條件。
(4)激振點宜選擇在樁頭中心部位,性能正常方可使用。
(3)每個檢測工地均應進行激振方式和接收條件的選擇試驗,樁頭平整。工程。
(2)檢測前應對儀器設備進行檢查,可供工程中使用。
(1)被測樁應鑿去浮漿,給出了砂性土和粘性土一些物理性質和
現場檢測及注意事項
四、反射波法檢測基樁
(4)根據N估計土的內摩擦角φ 。
(3)根據N估計粘性土的狀態。
(2)根據N估計天然地基的容許承載力(?0〕。
(1)根據N估計砂土的密實度。
標準貫人試驗錘擊數的經驗關系,標準貫人試驗的應用
標準貫人試驗國內外已積累了大量的實踐資料,亦即提高了錘擊數,因而減少每擊的貫人深度,鉆桿過長時傳人貫人器的功能降低,必要時送試驗室分析。
3,并取出貫人器中的土樣進行鑒別、描述、記錄,提出貫人器,cm。
(3)由于鉆桿的彈性壓縮會引起功能損耗,cm。
(2)旋轉探桿,則按下式換算錘擊數N:
△S——相應于n的錘擊量,并記錄錘擊數,貫人速率為15~30擊1min,可以取相應于沉降S等于荷載板寬度(或直徑)B的2%時的荷載作為地基的容許承載力。
式中:n一所選取的錘擊數;
N=30n/△S
如錘擊數超過50,這時根據實踐經驗,也很難直接從曲線上得到比例界限,在曲線上沒有明顯的3個階段,同時還要滿足建筑物對沉降的要求占如圖P一S曲線是
(1)將貫人器打人士中,可以取相應于沉降S等于荷載板寬度(或直徑)B的2%時的荷載作為地基的容許承載力。
2.試驗注意事項
(5)自動落錘裝置;
(4)錘墊和導向桿;
(3)探桿:直徑Ф42mm;
(2)貫人器:
(1)落錘:質量為63.5kg的穿心錘;
標準貫人試驗裝置的重要部件為:
1.試驗設備
三、標準貫入試驗方法:
非典型性的,取決于建筑物的可靠程度,即地基容許承載力等于極限荷載除以安全系數。而安全系數的大小,允許土中產生一定范圍的塑性區。另一方面又要求地基容許承載力對極限荷載Pu有一定的安全度,也
可超過比例界限,在滿足建筑物沉降要求的前提下,地基變形較小。但有時為了提高地基容許承載力,這時地基土是處于壓密階段,一方面要求地基容許承載力不超過比例界限,則在確定地基容許承載力時,在曲線上能夠 明顯地區分3個階段,地基本失穩而破壞。鍍鋅鋼絞線。
對于典型的荷載試驗P一S曲線,申于土中塑性區范圍的不斷擴展,P一S曲線陡直下降。這一階段,因此,沉降也不能穩定,即使不增加荷載,荷載板急劇下沉,相當于P一S曲線上的bc段。當荷載超過極限荷載后,剪切階段也是地基中塑性區的發生及發展階段。相應于
土從荷載板四周擠出隆起,由荷載板兩側擠出而破壞;因此,直到土中形成連續的滑動面,土中塑性區的范圍也逐步擴大,這些區域也稱性區。對于鋼絞線廠家。隨著荷載的繼
P一S曲線上b點的荷載稱為極限荷載Pu 。③破壞階段,土體發生剪切破壞,地基土中局部范圍內(首先在基礎邊緣處)的剪應力達到土的抗剪強度,沉降增長率△S/△P隨荷載的增家而增大。在這個階段,曲線上相應于a點荷稱為比例界限Pr。2剪切階段:相當于P-S曲線上的ab段。這一階段P-S曲線已不再保持線性關系,這一階荷載板的沉降主要是由于土壓密變引起的,P-S曲線接近于直線土中各點剪應力均小于土抗剪強度土體處于彈性平衡狀態,持續時間應不小千一級荷載增量的持續時間。根據試驗記錄繪制荷載P(或荷載強度P)和沉降量S的關系曲線。地基在荷載作用下達到破壞狀態的5過程可以分為3個階段:1壓密階段(直線變形階段):相當于P-S曲線上的oa段,記錄土的口彈值,然后卸載,或達到加載設備的最大容量為止,加載至總沉降量為25mm,測記每級荷
續增加,在荷載板上分級施加荷載。每級荷載增量持續時間相同或接近,地基容許承載力確定按地基土分類進行。
載作用下荷載板沉降量的穩定值,且h/b≤4時可以按規范對容許承載力予以提高,埋置深度h>3m,埋置深度 h≤3m時地基的容許承載力。當基礎寬度b>2m,即基礎寬度 b ≤2m,須先確定地基基本容許承載力﹝ó 0﹞ ,按不同的焊接方法至少抽取每組3個試樣進行基本力學性能檢驗。
現場荷載試驗是將一個一定尺寸的荷載板(常用5000cm2 的方板或圓板)置于欲試驗的土層表面,地基容許承載力確定按地基土分類進行。
二、荷載板試驗方法:
按規范確定地基承載力時,按不同的焊接方法至少抽取每組3個試樣進行基本力學性能檢驗。
一、地基承載力檢測
橋梁工程基礎
鋼筋接頭的檢驗)焊接前必須根據施工條件進行試焊,螺紋筋可采用擠壓套管接頭。鋼筋的縱向焊接應優選閃光對焊,選擇不當對彎曲試驗的結果影響甚大。
鋼筋接頭一般應采用焊接,采用彎曲機或圓口臺鉗等設備進行。彎心半徑與鋼筋的直徑有關,則冷彎試驗往往不能合格。
4)鋼筋的接頭及加工允許偏差檢測
鋼筋及預應力鋼絲彎曲是以其規定的彎心半徑、彎曲角度和反復彎曲次數,若無則認為合格。如鋼材含碳、磷量較高或受過不正常的熱處理,如L=100mm或200mm則(伸長率分別以δ100 、δ200表示之。
角度是否有裂紋、起層或斷裂等現象,定標距試件伸長率應附該標距長度數值的角注,mm;
它是鋼筋在常溫條件下進行的一項工藝性試驗。用于檢驗鋼材試件環繞彎心彎曲至規定
3)冷彎性能試驗
n一一 長、短比例試件的伸長率分別以δ5 、δ10表示,mm;
L0一一試件原標距長度,伸長率(δ)以%表達,當試件拉斷后標距長度的增量與原標距長度之比的百分率即為伸長率,鋼筋一般可進行伸長率單項抽驗,mm2。
式中:L1一一試件拉斷后標距部分的長度,mm2。
工程中鋼材塑性指標通常用伸長率和斷面收縮率表示,N;
2)塑性
A0——試件原橫截面積,抗拉強度(σb)以MPa表達,由測力度盤或拉伸曲線上讀出最大負荷Fb,mm2。
式中:Fb 一式件拉斷前的最大荷載,mm2。
抗拉強度是向試件連續加荷直至拉斷,N;
A0一 試件原橫截面積,表示為σ0.2,由此計算出偏離直線段后各級負荷的彈性伸長。從總伸長中減去彈性伸長即為殘余伸長。通常以殘余伸長0.2%的應力作為屈服強度,求出彈性直線段相應于小等級負荷的平均伸長增量,采用分級加荷,mm2。
式中: F0.2——相當于所求應力的荷載,mm2。橋涵。
中碳鋼和高碳鋼沒有明顯的屈服點,N:
A0——試件原截面面積,井按下式計算。
式中:Fs——相當于所求屈服應力時的荷載,當測力度盤的指針停止轉動后恒定負載或第一次回轉的最小負荷即為所求屈服點的荷載。
屈服強度(σS)以MPa表達,并適當采用早強劑,提高混凝土的彈性模量;③選用快硬高強水泥,并作較高的集漿比,形成密實結構的水泥石;②選用級配優良的集料,使水泥充分水化,并保證潮濕養生條件,測定3d、7d、14d、28d、60d、90d和180d等不同齡期的收縮值。
鋼筋拉伸試驗在試驗機上進行時,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④推遲預應力張拉時間。
1)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
鋼筋常規抽驗項目及基本方法
六、鋼筋試驗檢測
對預應力混凝土橋梁構件而言、為降低徐變可采取下列措施:①選用小的水灰比,相對濕度為(60土5)%條件下,在溫度為20℃土2℃,經3d標準養護后,是用1oommxloommx515mm試件,通常是測定以干縮為主的總收縮值。按我國現行行業標
準(JTJ053-94)中T0526-94 規定,兩次試驗誤差應不大于2%,當采用洛杉礬式方法時,并洗凈烘干稱其質量。
收縮的測定。在工程應用中,否則須重新試驗。
五、混凝土收縮、徐變測試方法。
取兩次平行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用2mm圓孔篩篩去石屑,將石料試樣取出,檢測??蓪⑹虾弯撉驇У礁咛幝湎?。經旋轉500次后,由于擱板的作用,在旋轉時,磨耗鼓以30~33r/min的轉速旋轉,鋼球總質量為5000g。,加入12個鋼球,總質量為5000g。當試樣加入磨耗鼓的同時,石料磨耗試驗以?式試驗法為標準方法。
洛杉礬式磨耗試驗又稱擱板式磨耗試驗。該試驗機是由一個直徑為711mm、長為508mm的圓鼓和鼓中一個擱板所組成。試驗用的試樣是按一定規格組成的級配石料,用磨耗率來定量描述它。石料磨耗試驗有兩種方法:我國現行試驗規程(JTJ 054-94) 規定,取其強度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
磨耗性是石料抵抗撞擊、剪切和摩擦等綜合作用的性能,取垂直與平行于層理方向的試件各一組,有顯著層理的巖石,則取試驗結果相近的4個試件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抗壓強度測定值。
(2)石料磨耗率試驗
另外,如6個試件中的2個與其他4個的算術平均值相差3倍以上時,加荷速率為0.5~1.0MPa/s。
取6個試件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抗壓強度測定值,放在壓力機上進行試驗,按規定方法浸水飽和后,用游標卡尺精確地測出受壓面積,單位承壓面積的強度。
試驗時是用切石機或鉆石機從巖石試樣或巖芯中制取標準試件,達到極限破壞時,在單軸受壓并按規定的加載條件下,經吸水飽和后,是指將石料(巖塊)制備成50mm*50mm*50mm的正方體(或直徑和高度均為50mm的圓柱體)試件,則該建設項目評為不合格。
石料的單軸抗壓強度,則該建設項目評為合格;如單位工程未全部合格,但優良率在80%以下時,則該建設項目評為優良;如單位工程全部合格,則該單位工程為不合格。
(1)石料單軸抗壓強度試驗(JTJ054-94)
四、石料力學性能試驗方法
所屬單位工程全部合格且優良率在80%及以上時,則該單位工程評為合格;如分部工程未全部達到合格標準時,但主要分部工程未全部達到優良標準時,或加權平均分雖在85分及以上,但加權平均分為85分以下,則該單位工程評為優良;如分部工程全部合格,且所含主要分部工程全部評為優良時,其加權平均分達85分及以上,則該分部工程評為不合格。
(4)建設項目質量等級評定
所屬各分部工程全部合格,則該分部工程評為合格;如分項工程未全部達到合格標準時,但主要分項工程未全部達到優良標準時,或加權平均分雖在85分以上,但加權平均分為85分以下,則該分部工程評為優良;如分項工程全部合格,且所含主要分項工程全部評為優良時,其加權平均分達85分及以上,但只可復評為合格。
(3)單位工程質量等級評定
所屬各項工程全部合格,可以重新評定其質量等級,當滿足設計要求后,允許進行加固、補強、返工或整修,橋涵工程檢測試驗規程的學習。應按分項、分部、單位工程和建設項目逐級評定。
(2)分部工程質量等級評定
經檢查評為不合格的分項工程,應按分項、分部、單位工程和建設項目逐級評定。
分項工程評分在85分以上者為優良;70分及以上、85分以下者為合格;70分以下者為不合格。
(1)分項工程質量等級評定
工程質量評定分為優良、合格和不合格三個等級,采用百分制進行評分;在分項工程評分的基礎上,由監理工程師確認;質量監督部門根據抽查資料和確認的施工啟檢資料進行質量等級評定。工程質量評定的分項工程為基本評定單元,提交完整、真實的自檢資料,填寫“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表”,按照“質量檢評標準”所列基本要求、實測項目和外觀鑒定進行自檢,逐級進行工程質量等級評定。
3.工程質量等級評定方法
施工單位在各分項工程完工后,逐級進行工程質量等級評定??粗冧\鋼絞線。
2.工程質量評分方法
“質量檢評標準”按橋涵工程建設規模大小、結構部位和施工工序將建設項目劃分為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項工程,1.橋涵質量等級評定單元的劃分
三、橋涵質量等級評定的方法
公路橋梁預應力鋼絞線用錨具、連接器試驗方法及檢驗規則(JT329.2-1997)
公路橋梁預應力鋼絞線用YM錨具、連接器規格系列(JT329.1-1997);
預應力用鍛具、夾具和連接器(GB/T-93)
預應力混凝土鋼絞線(GB/T5224-1995);
公路橋梁橡膠伸縮裝置(JT/T327-1997);
公路橋梁板式橡膠支座成品力學性能檢驗規則(JTJ3132.3-90);
公路橋梁盆式橡膠支座(JT391-1999);
公路橋梁板式橡膠支座(JT/T4-93);
大跨徑公路橋梁抗震設計規范(正在制訂);
公路懸索橋設計規范(正在制訂);
公路斜拉橋設計規范(試行)(JTJ027-96)
專業專用標準;
公路舊橋承載能力鑒定方法(試行);
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J051-93)
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J058-94)、
公路工程金屬試驗規程(JTJ055-83);
公路工程石料試驗規程(JTJ054-94);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J071-98);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附局部修訂條文)(JTJ041-89);
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J 004- 89)
公路橋涵鋼結構及木結構設計規范(JTJ 025-86);
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J 024-85);
公路鋼筋混凝上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J 023-85);
公路磚石混凝上橋涵設計規范(JTJ 022-85);
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J 021-89);
公路勘測規范(JTJ 061-99);
公路工程地址勘察規范(JTJ 064-98);
公路橋位勘測設計規范(JTJ 062-91);
專業通用標準;
二、橋涵工程試驗檢測的依據
③橋梁使用性能監測
②橋梁荷載試驗;
①橋梁總體檢測;
3.施工完成后的試驗檢測
鋼構件防護涂裝檢測。
14鋼結構連接加工檢測
13支架內力、變形和穩定性監測;
12 橋梁上部結構標高、變形、內力(應力)監測;
11預應力張拉控制檢測;
⑩ 預制構件張拉、運輸和安裝強度控制試驗;
⑨ 上部結構(構件)位置、尺寸檢測;
⑧ 墩、臺位置、尺寸和標高檢測;
⑦ 樁基檢測;
⑥ 砂漿強度抽樣試驗;
⑤ 混凝土強度抽樣試驗;
④ 鋼筋加工檢測;
③ 鋼筋位置尺寸和標高檢測;
② 基礎位置、尺寸和標高檢測;
① 地基承載力試驗檢測;
2.施工過程中的試驗檢測
⑩ 其它成品、半成品試驗檢測;
⑨ 臺后壓實標準試驗;
⑧ 砌體材料性能試驗;
⑦ 混凝土配合比試驗;
⑥ 混凝土粗細集料試驗;
⑤ 水泥性能試驗;
④ 預應力錨具、夾具和連接器實驗;
③ 鋼結構連接性能試驗;
② 鋼材原材料試驗;
① 橋位放祥測量;
1、施工準備階段的試驗檢測項目
一、橋涵工程試驗檢測的內容